盡管如此,也不能失去日產自己的特點。也就是說,還必須讓美國人知道“日產是什么”或者“日產的汽車是什么”,并以此作為基礎。但是,即使在這一點上,他們也非常謙虛。
山下認為:
“這些事情,我們必須教給他們美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去了NRD之后,就會被重新問到‘日產是什么’或者‘日產生產的汽車是什么’之類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搞得非常透徹,就無法傳授給他們。 ”
也就是說,在將沉默知識加以形式知識化的過程中,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被不斷地拷問。并且,把沉默知識轉換成形式知識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那就是:關于那些模糊的常識或者以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會借此機會重新追問自己“這為什么是常識”。
1989年到 NRD上任的今井英二(之后曾任日產常務執(zhí)行董事)曾經感觸頗深地說:“雖然日本的技術人員在日產式說明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我同時也深切地感到關于物品制造的日產式定義也不夠充分?!逼渲?,最模糊的就是業(yè)務定義。日本人沒有追求嚴密的業(yè)務定義的習慣,所以也就沒太在意這一點。但是,美國人卻與此相反。
有些日本人主張:“如果將業(yè)務分工定義得過于嚴密的話,反而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弊端?!辈贿^,今井對此反駁如下:
工作要點并不在于職責界線的爭奪和調整。各自所負責業(yè)務的深度才是更重要的問題。過于注重調整,反而會因此疏忽了本該追求的深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學到能夠自覺認識到職責分工的歐美式組織體制倒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后來,今井的這種認識成了到 NRD上任的日本技術人員共同的認識。
此外,大家還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努力在初期的 NRD創(chuàng)造契機,以便日美混合團隊能夠順利開始發(fā)揮機能。于是,在大久保開始行動之后不久, NRD便斷然決定“把英語作為公用語”。
據大久保所言,當時能夠流暢進行英語會話的日本技術人員只有曾經留過學的山下幾人,包括大久保自身在內的其他大部分日本人的英語水平都不好,一些復雜的會話必須由翻譯幫助。技術用語方面日本也使用英文,
所以大家便借助這些原來掌握的單詞,指手畫腳地勉強進行交流。英語公用語宣言就在這種狀況下頒布了。對此, NRD的日本員工們也感到非常意外?!氨娝苤业挠⒄Z水平也是一塌糊涂。但是,好不容易來到了美國,怎能不學好一口回日本之后可以讓自己驕傲的英語呢?”
發(fā)出如此宣言的大久保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每天都過得非常忙碌,他從公司外面聘來了英語會話講師,每天早上 7點便到公司上班,進行英語會話特別訓練,接著便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樣做雖然非常辛苦,但可以將學到的東西立即運用到工作中。包括學生時代在內,我曾經好幾次挑戰(zhàn)英語,但英語水平從未提高過這么快。 ”
和大久保一樣, NRD的其他日本人也都開始運用自己的方式在工作間隙努力學習英語。公司里一下子出現了一大批惡補英語的人,他們拼命學習英語的樣子就好像是要在 TOEIC ①考試中考 900分一樣。
語言障礙是交流與溝通的最大屏障。用頒布英語公用語宣言的方式,從正面解決該問題,這不愧為一大捷徑。通過使用英語,大家學到了美國式的工作方法。
“議案的發(fā)表與講解也變得順利了,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詳細解說以令對方明白的竅門。在日本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僅僅按照自己的方式稍微說明一下,對方就會明白,所以我們常常忽視議案解說的必要性?,F在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如果不好好解說,工作就無法進行,故而也就不得不去學習掌握其中的技巧了。 ”(大澤辰夫 SEGUMENTO產品專家)
一旦日本人開始向美國人學習,美國的工程師們自然也就開始主動配合日本人的高姿態(tài)了,這樣的融洽氛圍自然也就容易培養(yǎng)彼此間的信賴關系。這為 NRD發(fā)展為具備理性、獨立、高效、具有快速開發(fā)機能的優(yōu)秀機構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