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呂后要封活人為王了。但是這個人不姓呂,不姓劉,而是姓張——魯元公主與張敖所生的兒子——張偃。
呂后有個習(xí)慣,那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過癮為止。于是她又一口氣封了三個侯,分別是襄城侯劉山、軹侯劉朝以及壺關(guān)侯劉武。這三位“侯爺”都是劉盈的兒子,最近才剛學(xué)會走路。呂后封完這三位侯爺之后,還覺得不過癮,又接著封了兩位王爺:淮陽王劉強、恒山王劉不疑。同樣的,他們也都是剛學(xué)會走路的小娃娃,是劉盈的兒子。
這下子,姓張的封王了,姓劉的也封王了,總該輪到姓呂的了吧?該做的我都做了,你們總該沒有意見了吧?
迂回也迂回這么久了,是到了該辦正事的時候了。
有個太監(jiān)名叫張釋,平時很會揣摩呂后的心思,因此深得呂后信賴。張釋之于呂后,正如李蓮英之于慈禧,都是主人忠實的走狗。
于是有一天,呂后把張釋叫到身邊,說:“小張啊,我最近做了這么多事,不用我說,你也該知道我心里的想法了吧?”
張釋點著頭,哈著腰,說:“明白,明白!太后,奴才一定把這件事辦得妥妥帖帖,包您滿意!您就安坐宮中,等奴才的好消息吧!”
“很好,小張你果然懂事,算我沒白疼你!”呂后笑瞇瞇地說。
很快,張釋就拎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某位朝中大臣的家。但是當他出來的時候,卻莫名其妙地變成了空手。
隨后,張釋再次拎著大包小包,又走進了另外一位大臣的家。同樣的,當他出來的時候,也變成了空手。
一二三四五六個,七個八個九十個,一個一個又一個,個個都不能漏過……
果然不愧是張釋,辦事就是利索,過了沒幾天,在早朝上,呂后就聽到了自己想要的好消息:大臣們經(jīng)過商議,一致認為呂臺這個年輕人不錯,因此建議封他為王,懇請?zhí)笈鷾省?/p>
準,當然準!你們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既然你們沒意見,那我怎么會有意見?
于是這事兒就這么定了。
封王的同時還要給他封地,不然的話,你要讓他做個光桿司令不成?
呂后一琢磨,心想齊國那地方好像很肥,大有油水可撈,就決定把齊國的濟南郡割給呂臺,作為他的封地——呂國。
當初劉肥為了保命,把齊國的城陽郡割給了魯元公主;這次呂后封呂臺為王,又把齊國的濟南郡割給了呂臺。所以說,地方太大,土地太肥,也未必是件好事呀。
值得順帶一提的是,齊王劉肥也已經(jīng)歸西了,比劉盈早了一年多。
呂后似乎有種特別的能力,那就是但凡能跟她扯上一點關(guān)系的年輕人,全都活不長。
劉如意死了,劉肥死了,劉盈死了,魯元公主也死了。這一次,又輪到了呂臺。
可憐呂臺這小子只當了七個月的呂王。他一心撲在事業(yè)上,在呂國狠抓精神文明建設(shè),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結(jié)果因為操勞過度,在工作崗位上因公殉職了。
你們這幫年輕人也真是的,這么不愛惜身體,沒事亂搞什么飛機呀!我說過多少遍了,叫你們平時要早睡早起,鍛煉身體。你們倒好,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fēng)!呂臺啊呂臺,為了封你為呂王,我費了多大勁兒,繞了多少彎子??!結(jié)果你好端端的突然就因公殉職了!你說我容易嗎我?
呂后覺得很頭痛。
大概痛了半年之后,呂后終于想開了:年輕人愛玩,那就隨他們玩。死了就算了,大不了再培養(yǎng)幾個,反正年輕人多的是,也不差這么一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