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年度目前為止,通貨膨脹率已攀升至3.6%,與2006年全年的2.5%相比,整整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如果指望從政府嘴里得到我們需要的信息,最好是只聽他們提供的客觀性信息,而不只是政府自以為我們需要的答案。因此,最近這次所謂的復蘇根本就算不上復蘇――雖然執(zhí)政者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對我們這樣說。
經濟學家對經濟指標的高漲――強勢復蘇的標志,似乎更情有獨鐘。比如,我們常聽到經濟學家高談闊論經濟強勢復蘇的證據――2003年第三季度的GDP激增8.2%。但是,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經濟高漲,只是在稅收優(yōu)惠和不動產再融資泡沫作用下帶來的暫時性消費支出增長。
經濟學家們喜歡經濟增長的動因和經濟的高漲,但卻憎恨泡沫。因為后者意味著不真實的趨勢、虛假的經濟高漲和沒有任何真正動因的錯覺。因此,當我們認識到GDP增長的唯一誘因不過是徹頭徹尾的泡沫時,經濟復蘇的觀點便不攻自破了。事實上,GDP也許根本沒有增長,如果我們考慮到實際情況,甚至有可能是在進一步惡化。
我們有足夠理由可以認為,2003年美國經歷了一場歷史上最緩慢的經濟復蘇,而且直到2007年,也沒有出現任何改觀跡象。我們走過了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時期,很多現實讓我們感到無所適從:史無前例的低利率,居高不下的預算赤字,創(chuàng)紀錄的居民債務,以及導致次貸危機并最終招致房價下跌的信貸市場。所有這一切,都將影響到美元的價值,因為從總體上看,進口總額遠遠超過出口總額,即貿易赤字,這一事實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機,它終然削弱美元的價值及其支付能力。
而政府預算赤字更是讓原本已經不堪重負的問題雪上加霜,美元價值在貿易赤字和預算赤字的雙重壓力下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真正需要我們關注的是巨額的貿易赤字和預算赤字(在經濟學界也被稱之為“經常性賬戶赤字”),而不是GDP凈值。
2007年4月,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超過中國貿易順差(585億美元)的2倍。對于美國經濟來說,這其中蘊涵著很多東西。我們甚至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紀錄:從2001年到2006年,美國的貿易赤字翻了一番多,從3 650億美元變成現在的7 630億美元。
更火上澆油的是,到了9月,為刺激經濟增長,議會居然把外債上限從8 500億美元提高到9.815萬億美元。我沒寫錯,你也沒看錯,確實是萬億。2007年,我們險些跨越9萬億美元這個似乎不可逾越的數字(8.993萬億),這正是議會不得不提高債務上限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議會自2003年財政年度以來第三次故技重施。但是,除了我和前GAO主管、新成立的彼得.皮特森基金會首席執(zhí)行官(Peter G.Peterson Foundation)大衛(wèi).沃克爾(David Walker)之外,似乎沒有任何人為此而感到煩惱。自1997年以來,沃克爾一直負責聯邦債務的審計工作,在最新一期審計報告的序言里,他注意到很多令人震驚的事實:
我們對1997財政年度以來的“聯邦債務情況”進行了審計。在此期間,聯邦債務總額增長73%。在最近的4個財政年度里,聯邦債務總額從2003年9月30日的6.793萬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9月30日的8.993萬億美元,絕對增加額及增長率分別為2.21萬億美元和33%。這表明,如何控制債務膨脹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1]
誠然,在過去的3年里,預算赤字確實每年都在下降,從2006年的2 480億美元減少到2007年的1 630億美元。但這仍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問題,沃克爾認為:
……美國面對的真正挑戰(zhàn)并不是短期赤字,而是美國政府的長期結構性赤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債務負擔。實際上,我們所說的長期性財政危機并不遙遠,它已經迫在眉睫。2008年1月1日,嬰兒潮這一代人將開始按社會保險享受提前退休金……3年之后,開始享受醫(yī)療補貼……GAO的長期財政刺激政策表明,目前的財政狀況只是一個前奏,一場更嚴重的長期性財政危機還在蓄勢待發(fā)。[2]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想聽聽這家伙還說了些什么。如果您想多了解一點,不妨登錄www.gao.gov/special.pubs/longterm,閱讀下述文章,“美國的財政狀況:聯邦政府的長期性預算失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