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網框架帶來的啟示
價值網框架認為,上述框架都不是市場成功的準確預報器。具體來說,即使成熟企業(yè)不具備開發(fā)一項新技術所必要的技術能力,但如果它們的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它們也能夠利用各種資源來開發(fā)或收購這些新技術。價值網表明,技術S形曲線只能有效地預測延續(xù)性技術。破壞性技術一般與成熟技術呈平行發(fā)展態(tài)勢,它們的發(fā)展軌道并不相交。因此,在被用于評估破壞性技術時,S形曲線框架提出了錯誤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破壞性技術是否會從下方開始沿著既定的軌道不斷得到改善,并最終與市場需求相交匯。
價值網框架認為,即使像希捷公司和昆騰公司這樣的企業(yè),具備開發(fā)閃存產品的技術能力,但是它們是否會投入資源和管理人才來構建它們在這項技術市場上的優(yōu)勢地位,仍將取決于閃存最初在這些企業(yè)價值網(具體指能夠實現(xiàn)贏利的價值網)內的價值和地位。
截至1996年,閃存存儲器還只能夠用于與傳統(tǒng)硬盤驅動器生產商不同的價值網內。這在圖28中得到了印證。圖28描繪了1992至1995年每年推出的閃存卡的平均容量,并將其與25英寸和18英寸硬盤的容量,以及筆記本電腦市場所需求的容量進行對比。即使耐用性好、能耗低,閃存卡的容量仍不足以使它成為筆記本電腦市場上的主要大容量存儲設備。而且,即便能夠滿足便攜式計算機市場的低端需求(1995年約為350MB),閃存卡的售價也過高,大多數閃存單位容量的成本可比硬盤存儲器高出50倍。許多產業(yè)觀察家指出,硬盤驅動器的生產似乎存在一個最低成本,大約在每臺120美元,即使是最好的生產商也無法將成本降至120美元以下。這是設計、生產和裝配各種必備部件的基本成本。硬盤驅動器生產商依靠不斷在這個120美元的基本框架內增加容量來降低每兆字節(jié)成本。這一最低成本對硬盤驅動器和閃存卡之間的競爭可能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這意味著,在低容量應用領域,隨著閃存卡價格的下降,閃存卡將逐漸能在成本上與硬盤存儲器進行競爭。硬盤驅動器相對于閃存卡存在每兆字節(jié)成本優(yōu)勢的領域將不斷接近高端市場,這與體積更大的硬盤驅動器結構不斷向高端市場轉移的態(tài)勢非常相似。專家預計,實際上,到1997年,40MB閃存卡的價格將與40MB硬盤驅動器的價格基本持平。閃存的低能耗和耐用性顯然沒有任何價值,而且在臺式計算機市場也無法享受溢價。換句話說,目前在昆騰和希捷等公司能夠實現(xiàn)贏利的市場,閃存還沒有一展身手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