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 馬地臣返英聯(lián)手工商界(2)

洋行之王 作者:劉詩平


1836年,馬地臣在倫敦出版了《對華貿易的現況與展望》(Present Posi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rade in China),要求人們注意旅華英商處在“危險的、毫無防范的地位”,并吁請英國政府“立即出面干涉并且認真監(jiān)督我國對華通商制度的改造事宜”,使貿易置于“一個安全、有利、體面而又持久的基礎之上”。

1836年2月,曼徹斯特商會草擬了一份名為“我國對華貿易的無保障狀況”的陳情書,上呈外交大臣。陳情書提請注意對華貿易對于英國商業(yè)、工業(yè)和航運業(yè)的重要性,以及作為貿易媒介的旅華英商毫無保障的處境。繼而指出,對華貿易不但為英國航運業(yè)提供了10萬噸的業(yè)務,并為英國制造品提供了市場,而且提供了每年300多萬英鎊印度產品的出路。同時,對華貿易有大大擴充的可能。如果沒有適當的保障,貿易就勢必任由行商或中國官吏擺布、動輒封禁。英國財產天天處在險境之中,英國工業(yè)容易陷于癱瘓,稅收則須冒著每年500萬英鎊損失的危險。英國政府必須防止這些弊害發(fā)生。

來自英國本土工商界的力量,逐漸被發(fā)動起來,與以渣甸為首的激進的廣州英商遙相呼應。正如英國歷史學家格林堡所說:到1836年,英國國內工業(yè)界的力量已經被投入到了對華激進政策之中。

巴麥尊顯然比威靈頓公爵更贊同廣州英商的論點,也更重視他們的聲音。隨著長期執(zhí)掌外交部(1835年4月至1841年9月),巴麥尊正沿著支持采取對華強硬路線的方向邁進。

而對清政府來說,面對猖獗的鴉片走私帶來日益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同樣采取了更加嚴厲的禁煙措施,一場史無前例的禁煙風暴眼看就要到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