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揪出示眾的:羅瑞卿、肖向榮、梁必業(yè)、蘇振華、徐子榮、郝治平,楊尚昆、安子文、曾三、李伯釗。
周恩來在這些人名的下面粗粗地劃了橫線,雙眉緊蹙。
彭真是前不久周恩來剛剛從紅衛(wèi)兵手中要回來交給北京衛(wèi)戍區(qū)保護起來的。
彭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就被打倒,周恩來回天無力。但是,他還是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只要力所能及,能減少一點其痛苦就絕不袖手旁觀。
當造反派揪斗領導干部之風刮起后,周恩來囑咐傅崇碧說:你們要注意保護彭真,不要讓人給揪走了。傅崇碧就給彭真的住處增派了一個加強班的警衛(wèi)力量。
1966年11月28日,陳伯達主持“文藝界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會”。會上,江青講話大罵“舊北京市委”,公開點了彭真等北京市委和中宣部陸定一等十幾位負責人的名字,罵這些人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
12月2日,陳伯達、江青等人的講話準備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中央文革小組已通過,林彪也已審閱。周恩來在審閱新聞稿時,在其中點名稱彭真、陸定一等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三處文字旁劃了雙線,不同意在新聞報道中公開點名批評。
因為如果在新聞報道中公開點明彭真等人是“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這就等于給造反派揪斗彭真等人開了通行證。
隨后,周恩來將新聞稿送毛澤東批示,并附了一封短信:主席:這一報道,已經(jīng)中央文革小組通過,并經(jīng)林彪同志審定,現(xiàn)送主席審批。
在第7、9、13頁中,有3處指名批判了一些人,是否合適,請主席批示。
周恩來十二月二日12月3日,毛澤東審閱時,把周恩來劃出的這3處點名批判的名字全都刪掉了。
并批示:退總理,已作修改,請再酌。
周恩來接毛澤東的批示后,即批:伯達、康生、江青三同志速閱轉(zhuǎn)唐平鑄同志辦,請即照主席的修改發(fā)表。
既然是毛澤東修改的,陳伯達、江青等人也只好啞巴吃黃連,干瞪眼。
但他們不甘心,對周恩來也懷恨在心。
第二天晚上,江青、戚本禹策動一些人把彭真從家里揪走了,還把北京市和中宣部的幾位負責人劉仁、萬里、林默涵、夏衍等也揪走了。
彭真的住處有一個加強班警衛(wèi),但警衛(wèi)戰(zhàn)士又必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那些來揪彭真的人仗著人多勢眾,一來就把警衛(wèi)戰(zhàn)士給圍起來,把電話線也鉸了,一些人越過圍墻,把彭真給搶走了。
傅崇碧接到報告后,立即報告周恩來。
周恩來又急又氣,指示衛(wèi)戍區(qū)和公安部:不能開這個先例,不能隨便把人抓走。
要立即追查,把人給帶回來。
周恩來還派國務院秘書長周榮鑫深入到各高校去打探情況。經(jīng)過兩天的調(diào)查,弄清了是文藝院校的一些學生所為。他們準備把彭真弄去游街示眾。
周恩來馬上責令戚本禹召集這些學生前來開會,要他們把彭真交出來。
會上,周恩來嚴厲批評了他們的極端做法,說:你們這樣搞,我們不能同意,你們考慮過后果嗎?你們考慮過影響嗎?考慮過安全嗎?你們要立即放人,并保證安全。
彭真被要回來后,為保證安全,周恩來把他交給傅崇碧,要北京衛(wèi)戍區(qū)監(jiān)護,規(guī)定:彭真參加批判大會,須經(jīng)周恩來和中央文革的批準。那時,監(jiān)護實際上就是保護。
正因為如此,造反派這才寫信給周恩來,要求批準召開批斗彭真等人的大會。
周恩來知道,他們肯定也已寫信給中央文革。因此,在看完“斗爭彭、陸、羅、楊反革命修正主義集團西郊籌備處”的來信后,周恩來提筆在信上批示陳伯達、康生、江青:請研究他們所提出的口號“下掃”是否合適?并請派人一詢。這個籌備處要揪出這么多人出場,是否在斗、批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