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到某地看“壩壩戲”,演的什么內(nèi)容,全然記不清了,但“萬年臺”上一副楹聯(lián)卻至今不忘:“舞臺小社會,社會大舞臺”。
那時年幼無知,便問父親:“社會成了‘大舞臺’,我們不是都在演戲啦 ”父親瞪我一眼:“你還要當藝術家呢!”
幾十年過去了,藝術家我沒當上,但卻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飽覽了另一種“藝術家”的絕妙表演:“四大名旦”比之——黯然失色;“熒屏公主”比之——稍遜風騷;妙文華章比之——略輸文采。久而久之,我便成了小有名氣的“戲迷”、“生旦丑末凈”、“高胡昆彈燈”也都略知一二了。
近來,又有朋友倡議說:“既然你看的戲多了,不妨為這些藝術家們寫點傳記,既練了手中的筆,又揚了別人的名,一舉兩得!”我推脫不過,只好從命,也就信筆涂鴉起來。像不像,又不入檔案,不過交差而已。諸君不必介意吧。
既懂琴棋詩畫,又會行令猜拳,熱心為公子幫忙又幫閑,也合謀干過不少缺德事,卻又回過頭來,指著公子的缺點對臺下的看客說:“你看這家伙,這回可要倒霉哩!”用魯迅的話說,這叫“二丑藝術”家。
叫他坐著,他要站起;叫他站起,他要鞠躬,不住點頭哈腰。見了趙太爺,他是孫子,見了小D他們,他是老子。用毛澤東加魯迅的話說,這叫:“賈桂+阿Q”式的藝術家。
窮困潦倒,十年寒窗。一朝中舉,立即驚瘋。一記耳光打醒,才知天高地遠。用吳敬梓的話說,這叫“范進式”的“儒生藝術”家。
朋友之妻要文眉眼,見招牌上寫的是“不疼痛,不泛藍,術后使您更嫵媚”。誰知做了手術后,既疼痛又泛藍,眉眼呈“熊貓相”,找上門去問理,對方死不認賬。用受害者的話說,這叫“認錢不認臉”的藝術家。
“×局長啊!我妻子調(diào)動的事,完全符合政策規(guī)定,別人不符合規(guī)定的調(diào)動都辦了,她拖了兩三年為啥不辦呢 ”“同志喲,不著急嘛!今年不辦明年辦,明年不辦后年辦,遲早總會辦的呀!”用羅貫中的話說,這叫“老黃忠善使拖刀計”的藝術家。
每逢晉升級別職稱的時候,掌握大權的他,內(nèi)定好名單后便遁隱而去。十天半月回來,名單已公布,群眾意見沸沸揚揚,他卻優(yōu)雅輕松地說:“真是的!當時我不在家喲!”用吳承恩的話說,這叫“金蟬脫殼”的藝術家。
“今天天氣 哈哈哈……;這個人嘛,哈哈哈……;這份報告嘛,哈哈哈……;下月工作嘛,哈哈哈……”用周樹人的話說,這叫“哈哈藝術家”。
“睡得實,吃得香,滿臉放紅光。人緣關系好,選票從不少。實績談不上,也不出洋相。跟著‘感覺’走,進步經(jīng)常有?!庇煤诟駹柕脑捳f,這叫“無藝術的藝術家”,最高境界的“藝術大師”。
……
信筆一羅列,七八個“藝術家”出來了。朋友看了稿子后說:“這只能算個綱目,離人物傳記還差得遠呢!”又慫恿我拉開陣勢分章分節(jié)干。他怎知我近來多病,白發(fā)搔短。若再寫下去,身體難支。我便以實相告,他還糾纏不放。我把筆往他手里一塞說:“你來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