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小聰明與大智慧(5)

耍聰明的中國人 作者:石之軒


四、我們民族的大智慧在哪里?

中國最智慧也最難最神秘的學問恐怕就是關于《易經》的學問了,截止到現(xiàn)在,敢說自己全部弄懂了這部書的人,雖然有,但的確不多。《易經》幾乎可以說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在任何文化的支流里,都能看到《易經》的影子,尤其是哲學、醫(yī)學、軍事與民俗等方面,《易經》的影響更是深遠、不容小覷。

從古到今對《易經》的解讀從來沒有停止過,哲學家從中解讀出了辯證與變化,軍事家從中解讀出了虛實與用詐,更為奇特的是,外國人萊布尼茨竟從中解讀出了數(shù)字的二進制原理?!兑捉洝穵W妙玄秘,其陰陽一體、互生互變的卦理確實給了后世無窮的啟示和想象,老子的《道德經》就明顯受其影響和啟發(fā)。

《道德經》中所強調的“上善若水”、“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對我們民族性格的形成,其作用是巨大的。漢民族強大的同化功能,漢民族屢遇兇險困厄,卻總是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是受益《道德經》給予我們的智慧。《道德經》將禍福相依、矛盾互變的至理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說將宇宙與人生的大規(guī)律揭示了出來,將此二書,特別是后者稱作中華民族的大智慧,毫不為過。

在《道德經》里,老子非常反感以聰明為手段治理國家,他認為“聰明”是國家民族的禍根,他說:“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這兒所謂的“智”,明顯是指權術一類的東西,因為這類東西在傳統(tǒng)上一直被當做“智慧”和“聰明”。

但是道家只在漢初略試鋒芒,促成了漢初的“文景之治”后,就被漢武帝罷黜了,在唐代一度復出后,從此就徹底退出了官方的意識形態(tài),只在民間發(fā)生影響。于是用“智”治國,耍手段、耍聰明,想方設法地欺詐糊弄百姓,就成為官場的通病了,而老子的“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也終于愈演愈烈,因為老百姓的聰明思維已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墨家的學說主張兼愛無差等、尚同尚賢,認為天下人都是平等的,君臣、父子、兄弟都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更讓人驚駭?shù)氖?,在那個時候墨子就提出了天子應該由選舉產生的觀點:“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墨子·尚同上》)與此同時,墨子認為官吏也應該選舉產生。用今天的眼光看,墨家學說中包含的大智慧是無可置疑的,但墨家學說不符合統(tǒng)治者的胃口,因此,它在春秋戰(zhàn)國鼎盛一時之后,隨著秦朝的一統(tǒng),很快就淹沒在法家的實用權術之中了。

儒家學說注重實用,這一點對漢民族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孔夫子的一句“學以致用”,讓各種各樣的大智慧,包括儒家自己的學說,都淪為世俗實用賺錢的工具。奧妙玄秘的《易經》被用來看風水、算卦,甚至用它來給人起名字,能賺錢就行;博大淵深的《道德經》,被演化成了道教,那些老道士口中念著“道可道,非常道”,手拿一柄木劍,給人捉妖殺鬼;即便是儒家傳人,比如漢代的董仲舒,也發(fā)展出了一套天人感應的理論,用來祈雨、預言災禍。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論從哪個角度講,對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大損失,講究實用的儒學,不管有多少真知灼見,但只是“講究實用”這一點,就使其失去了成為大智慧的資格。大智慧只是陶冶民族性格、錘煉民族筋骨的,它并不能有具體的用途。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管包含了多少智慧,但它不是具體技術,無法應用到制造某種高科技產品上一樣。

大智慧看起來是些大而無當?shù)目赵?,空頭大理論,不實在,但這正是大智慧之所以為大智慧的原因。老子說得好:“卅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贝蠖眨@正是大智慧的用處。雖然它不能被當做具體技術實際應用,但它能開闊民族的視野,讓民族的心室空靈,眼光看得極大,看得極遠,從此胸襟開闊,目標遠大。而一味地強調實用,將人的注意力限于固定的一點,就事論事,拿這種實用學說當大智慧,自然而然地就限制了民族的心胸和眼光。

儒學被奉上意識形態(tài)的正統(tǒng)地位后,中國的哲學就步履維艱了,來來去去地在人倫、人心與天道這些圈子里打轉轉,并登峰造極地弄出一個宋明理學來。理學,這個哲學上的怪胎,挖地三尺地想將人心束縛住??鬃与m然講究實用,還用眼光看看外界,看看社會,可到了宋明之際,理學家的眼光已經不朝外看了,只是反觀內心。于是民族的遠望的眼光全被遮蔽,哲學意義上的思維當然就難以進步了,只能在故紙堆里徘徊,在限制人欲上打主意,變得鼠目寸光,只看腳下的尺寸之地。

儒家實用學說的惡果并不止這些,它自己本身其實已被后世全部肢解、實用了,后世奉它為經典的王朝,幾乎都將它全部進行了實用化的分割炮制,需要用它的某一句話,就將這句話搬出來,需要用它的某一種觀點,就將這一種觀點拿出來。它的核心,它的整體精神,早在實用中被拋棄了,斷章取義,為我所用,這是實用派最擅長的技藝,“文革”中用毛主席語錄打語錄仗,也是這種實用的典型例證。

孔子學說中最經典的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睔v朝歷代的敬奉儒家的王朝,哪一朝哪一代按照這一句話行事過?這一句話對自己不利,那就將之忽略,對自己有利的,就大用特用,其實想一想,如果人人都遵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話,那這個世界將會多么美好。

我們有大智慧,但大智慧都被實用了?!兑捉洝?、《道德經》不說了,連講究實用的始作俑者儒學,也被后世當做了做官的敲門磚,當做了各種實用者進行實用的招牌,這的確非??杀?/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