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隱權力的維持成本(8)

隱權力:中國歷史弈局的幕后推力 作者:吳鉤


 

這是送禮應酬的第一個政治功能:接通隱權力管道,穩(wěn)定官員的權力預期。

其次,中央財政也沒有給官員提供制度化的公共預算,不似現(xiàn)在,吃喝、用車、出國旅游的經(jīng)費,都編入年度預算。雖然那時候朝廷也給部分京官和重要的地方官發(fā)放一筆“公費”,多數(shù)知縣得到的“公費”大約是一百兩銀,基本上入不敷出。地方的辦公費用,通常來自種種名目的陋規(guī),這些陋規(guī)收上來到底算地方財政還是個人所得,往往分不清,似乎用于公務就算公款,用于個人開銷就算私款??墒?,有些支出,究竟算用于公務還是私務也很難說得清,比如地方官付給幕友的束修,說是公務支出吧,幕友是官員私人聘用的;說是私人用度吧,幕友所處理的全是公共政事。

清代官員用于聘請幕友佐政的開銷并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張集馨說,福建汀漳龍道衙門按慣例要請三席幕友,每席每年的束修是一千六百兩銀。張氏在那里任職時,因為收入低微,無力照辦,只能延請一席,幕友分擔的刑名事務,由自己親為。后來他當福建布政使時,每月用于幕友的開支是二百兩銀,其他的衙門薪水、日常應酬(不包括三節(jié)兩壽的送禮),拼命節(jié)省,也要三四百兩,一年下來,即要六七千兩,而福建布政使一年的正式工資(包括俸祿與養(yǎng)廉銀)也不過是八千多兩銀。張集馨如果不接收陋規(guī),就沒法子辦公了。

這是送禮應酬的第二個政治功能:彌補公共財政之不足。

張集馨曾以“政由賄成”來評價他所身處的官場。這四個字正好透露了“權力成本學”的秘密:權力的行使謂之“政”;“賄”,說好聽點是各種“敬”,就難聽點就是陋規(guī)。總之就是權力的成本,不支付這個成本,“政”即“不成”,權力即運轉不靈。恰如其分的“賄”,是維持權力正常運轉的必要成本,超出合理限度的“賄”,才被帝國的官員們當成腐敗。清官與貪官的區(qū)別,不在于“賄”之有無,而在于“賄”之程度。

送禮政治中的“敬”也好,“賄”也罷,從表面上看來,是由處于權力下游的官員支付的,但歸根結底,所有的權力成本都是納皇糧的老百姓來埋單的。

清代的康熙皇帝曾宣布“永不加賦”,朝廷給一個州縣配備的領薪官員一般也不足十人,支付給朝廷命官的正式薪水也不算低,按道理說,維持帝國這部權力機器“吭哧吭哧”運轉著,成本應該不至于太大。然而,如果我們了解到,除了正式的領薪官員,晚清官場上還寄生著一幫數(shù)目非常龐大的候補官、書吏、衙役、白役(編外的衙役)、長隨、三爺(長隨的長隨),這幫隱權力集團也要咀嚼民脂;除了正賦,帝國還有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的附加稅,如什么“火耗”、“并平”、“平余”,“飯食”、“筆墨”、“紙張”、“解費”等等,再加上其他苛捐雜稅,我們一定想象得到,小民作為權力成本的最終承受者,早已苦不堪言。用張集馨的話來說,“小民終歲勤動,所得幾何?赴倉納糧,任聽魚肉而不敢一較!”

而當權力成本膨脹到小民不堪重負,決心“一較”時,距帝國的整部權力機器完全癱瘓,估計也為時不遠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