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兩人都不知道,白云觀早就是李蓮英的受賄“辦事處”了的,而道長是這里的“駐京辦主任”。李蓮英把這辦事處選在這里,不顯山不露水。佛道之地,是神圣之所在,誰會疑心?誰疑心就是對佛的大不敬。道長是“四大皆空”的人,誰會懷疑到他頭上去?在這里,沒有不能談的,只有談不攏價的。20萬?少了。關(guān)道只能管付款,不能與道士見面,他想直接跟道士去談,道士一口回絕。道士只與京曹談,京曹轉(zhuǎn)述道士的話說:“彼已索三十二萬,道士須五萬,然則,殆非四十萬不能辦也?!边@里,到底是鑼打鬼,還是鬼打鑼?關(guān)道哪能知道?既然那么想當(dāng)官,那么就得任由他們宰割了。關(guān)道也就咬了咬牙,40萬就40萬,“茍達(dá)目的,必竭力為之”。
40萬送了出去,這關(guān)道心里七上八下的,中介公司靠得住么?會不會是“無業(yè)游民”打著領(lǐng)導(dǎo)親戚、朋友的旗號?謝天謝地,這是真的公司,非皮包公司,是真能夠辦事的,不是搞詐騙的。錢送上去了,事馬上就辦了,立竿見影啊?!安谎?,諭旨下,關(guān)道竟得放某省巡撫,始終未與李一見也”。同志們哪,這官可是省部級要員喔,沒有什么煩瑣的“研究研究”,也根本就不用等到“換屆”才換任,這辦事效率特高?。£P(guān)道覺得爽啊,幾乎像到超市里購物一樣,錢一數(shù),馬上就可以提貨;而人家李蓮英更爽——“始終沒與李一見也”。你以后想拱李蓮英都沒法拱,人家見都沒見過你,誰相信他收了你的錢?告你“誹謗”罪去!
李蓮英據(jù)說是不受慈禧太后之賞賜的,每有封賞,他都拒絕,也從不向慈禧太后提解決“職級待遇”的要求?!吧徲⒔K身不過四品,恪守祖訓(xùn),雖太后賞之,勿受也”。所以“太后以為知禮,而不知其在外間招權(quán)納賄,早有九千歲之稱也”。李蓮英一個太監(jiān),他要當(dāng)什么官呢?他很會想啊,他不在官場里,自然,反貪官反不到他這里來,他官都不是,你反什么貪官?李蓮英“庚子以前,前后共計所得,已數(shù)百萬”,而“庚子以后,八年之中復(fù)事搜刮,所得不下二百萬”。既然“你知”、“我知”的問題解決了,自然也就“無知者無畏”,放肆地去貪了。貪污受賄這么多,一點(diǎn)事情也沒有,反貪污從沒反到他頭上來,得益于他那“中介公司”的好點(diǎn)子啊,他開創(chuàng)了買官賣官的一個“新時代”。所以,即使他的靠山倒了,西太后見閻王去了,他也一點(diǎn)事情都沒有,沒誰來揪他,他的日子也過得特別逍遙,“及太后崩,得以富翁之資格歸老納福矣”。他以貪賄之所得,當(dāng)他的寓公去了,安享晚年去了。
帶秤與帶權(quán)
要員們走州過府,應(yīng)該帶什么去呢?今兒個帶的是西裝袋子,能夠裝紅包與購物卡、銀行卡就行了;過去幾年,帶的是車屁股,大包小包往車屁股后一塞,啥都搞定;上溯十幾年,得帶上尼龍袋子或者麻布袋子,那些土特產(chǎn)都是散裝沒包裹的啊;再上溯,一直上溯到元代,諸位猜一猜,應(yīng)該帶什么下去呢?哈哈,應(yīng)該帶一桿秤,干什么用?稱銀子唄。
元代后期的腐敗搞得實在不像樣子,“上下賄賂,公行如市,蕩然無復(fù)紀(jì)綱矣”。下至討米的老朱朱元璋同志曉得了:“臣操威柄,官以賄求?!鄙现痢岸氵M(jìn)小樓成一統(tǒng)”的讀書人葉子奇也知道了:“及元之將亂,上下諸司,其濫愈甚?!濒[得天天待在九重宮里依紅偎翠的皇上也聽說了:“聲教未洽,風(fēng)俗未淳,吏弊未祛?!备瘮鰢陌?!元順帝就怕起來了,準(zhǔn)備“整頓衣裳起斂容”,不再搞“垂拱而治”,打算祭起“亂世重典”手段,重振綱紀(jì)??墒钦l是貪官、誰是清官、誰是能官、誰是庸官?這個問題是革官僚命的首要問題,不把底子摸清,重拳打誰、重典擊誰?元順帝在這個問題上倒是清白得很,他決定派“欽差大臣”到全國各地“微服私訪”:“若稽先朝成憲,遣官分道奉使宣撫,布朕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滯。”這個命令一宣布,一時間長城內(nèi)外、黃河上下,欽差大臣滿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