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的設(shè)想很好,這是當(dāng)然的。
但是,具體實施起來,需要技巧。
楚國是不可能自己跑去周朝申請封王的,幾百年不朝貢了,去就要求和周王平起平坐,那不是自找沒趣?況且,周朝那么多人,會說話的人一大把,一頓圣賢理論就能把你說得啞口無言,心懷慚愧,說不準(zhǔn)就地就自絕于人民了。
那么誰去說?這是個學(xué)問。
“大王,你看,除了北面是中原諸國之外,西面、南面都是我們的勢力范圍。如今,北面的鄭國正強(qiáng)大,我們不要輕易惹他們。東面有一個隨國,一向與中原諸國往來,基本不跟我們玩。隨國是周朝王族,又是侯爵,如果能為我們?nèi)フ抑艹陶勔粐鴥芍?,就比較理想了。”斗總理想得周到,看來早就考慮了這個問題。
“老斗,你的主意好是好,可是,隨國憑什么去為我們辦事?”
“這個簡單,我們先派人去要求和他們簽署和平共處條約,若是他們不簽,我們就有理由打他們,征服他們之后,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條件了?!边@是斗總理的第一方案,俗稱先禮后兵。
原來,楚國雖說是蠻夷之國,但是公族那是中原過去的,祖上還是教授,所以他們懂得中原的規(guī)矩,也懂得蠻夷的不規(guī)矩。但凡征服南面的蠻子國家,那就采用蠻橫的方法,打你就是打你,才不跟你講道理。如今要打中原國家,就要先找個借口。
革命的一手和反革命的一手,楚國是兩手都準(zhǔn)備,兩手都很硬。
前706年,熊通親自率領(lǐng)大軍出發(fā),直抵隨國,來到了瑕這個地方。之后派大夫薳章去隨國,要求簽署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如果隨國不肯簽,那就毫不客氣,打他。
楚國的國書很快到了隨國,隨國國君隨侯一向瞧不起楚國蠻子,不過還是有些忌憚楚國的實力。如今看見楚國來使,心想這個蠻子國家不是來敲詐就是來勒索的,等到看到國書,是希望建立睦鄰友好關(guān)系的,當(dāng)時就放了心。
“主公,不要高興太早。”大夫季梁提醒,他一向研究國際形勢,對楚國相當(dāng)?shù)牧私?,“楚國是個大國,我們是個小國,楚國無緣無故來搞什么睦鄰友好,一定有什么企圖?!?/p>
隨侯一聽,沒錯啊,黃鼠狼給雞拜年,什么時候安過好心?
隨國君臣隨后展開討論,并且對楚國的國書進(jìn)行了研究,最后的結(jié)論是:國書沒有文字陷阱。看不出楚國有什么不良企圖。
那就簽吧,簽了有什么壞處還看不出來,可是不簽的壞處那是明擺著的。
于是,隨侯寫了一份熱情洋溢的國書,表示愿意跟楚國建立睦鄰友好關(guān)系,隨楚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信寫好了,隨侯派大夫少師前往楚營回報。
在知道隨侯派少師前來之后,斗伯比笑了。
“大王,隨國雖說不大,也不算小,在漢東一帶是小國的領(lǐng)袖。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我們軍力強(qiáng)大,必然害怕,然后團(tuán)結(jié)起來對付我們。如果我們讓他們以為我們是紙老虎,他們就一定不會團(tuán)結(jié)周圍的小國,那時候再收拾他們,就是輕而易舉了。因此,把精兵藏起來,弄些老弱病殘給少師看看?!倍凡妊芯侩S國政治多年,知道這個少師是個靠裙帶關(guān)系爬上去的沒用的東西。
“老斗啊,你這主意好是好,能瞞得過季梁嗎?”熊通問。季梁是隨國的賢臣,足智多謀,不好糊弄,熊通也知道這個人,總想著什么時候把他請到楚國來。
“不礙事啊,我們對少師好一點,這樣他回去一說,隨侯就會更信任他,那不是好事嗎?”
熊通聽了斗伯比的話,熱情接待了少師,還請他檢閱了三軍儀仗隊。結(jié)果少師發(fā)現(xiàn),楚軍簡直就是一幫雜碎,根本不可能有戰(zhàn)斗力。
少師從楚營回來,很得意。
“主公,楚軍都是些老弱病殘,只要我們出擊,一定消滅他們?!鄙賻煿贿@樣建議,隨侯一聽,動了心。
這個時候,季梁說話了。應(yīng)該承認(rèn),季梁是個人物,連楚國君臣都敬佩的人物。唯一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個太弱小的國家。
“主公,楚國的強(qiáng)大那可不是吹出來的。明擺著他們是在引誘我們出戰(zhàn),守好自己的城池才是我們該做的。”季梁說得很清楚,果然被熊通猜中了。
隨侯聽了季梁的話。
第二天,楚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