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得蒙朋友們青睞,多有將作品送來囑我作評理論。我一則時間太忙,二則缺乏理論之道,擔(dān)心論評論起來捉襟見肘,遺人笑柄,故而基本已婉絕為常。盛可以的文字我一向是喜歡的,但作評也是從未想過的,斗膽破常,姑妄言之,似乎是心血來潮,有點身不由己的意味?,F(xiàn)在讀書講“興趣”,不搞苦讀,不求甚解,其實挺自私和低級的,翻幾頁若沒感覺,哪怕是座金山也懶得去理會?!澳抗舛虦\”,大概是這個時代人的通病。可以將《道德頌》贈我時,粗翻幾頁,心即靜安下來,好似接通了我靈魂深處塵封已久的一隅??偟恼f,我感到了柔軟:我在書房里就著柔軟的燈光,調(diào)理出一份柔軟的心情,讀罷此書,心身都“軟弱”得無力、無助。
柔軟二字,雖非十足地恰如其分,但自以為是這部書的“亮點”,特色。柔軟,意味著溫婉和細膩,豐盈。這是當(dāng)代多數(shù)女性作家共有的優(yōu)點,所不同的是,可以的溫婉根基是湖南女子血脈里那根深蒂固、充滿野性的張力。這樣的說法似乎是矛盾的,但請不要忘記,越是矛盾的結(jié)合體,越能閃耀出繁復(fù)的光芒。
或許這么說太過空洞,我不妨將譬喻形象點:退役已一年的足球大師齊達內(nèi),其一招一式都是剪去枝蔓的藝術(shù),小細節(jié)的處理細膩到可以在郵票上跳舞,卻不妨礙他必要時“大動干戈”,大刀闊斧地大顯身手,如2002年歐冠決賽上,他石破天驚抽出一記傳世不朽的“天外飛仙”,便是例證。這有點類同武林高手間的斗才比藝,內(nèi)力為上,招數(shù)為末節(jié)的至真之道。
文字值得欣賞,作品也就有了愉快閱讀的保障。掩卷而思,我驀地驚奇于腦海中最揮之不去的竟然是女主人公旨邑收養(yǎng)的那只小狗,阿喀琉斯,它在死亡線上被旨邑救起,最終報答以生命,讓主人有了迦葉般微笑頓悟的前提。那對因為母親潛意識里對業(yè)障過往、虛無未來強烈的恐懼與逃避,在尚未成形之前即被扼殺的小天使,有了“阿喀琉斯”做伴,天堂應(yīng)不寂寞。
是的,與天堂相比,人間充滿了虛妄、不安與罪惡。其實,更多的時候,我毋寧相信是彼此天堂差異落成的能量,才分裂出無法彌合的傷害。旨邑的天堂其實很簡單,一個值得去愛的伴侶,包容一點點撒嬌,一個可以容納母性的對象,營造一點點溫馨……水荊秋的天堂也不復(fù)雜,維系“名存實亡”的伉儷之情,同時亦難以割舍紅顏知己慰藉核心意識的放縱。二者本無毒,可就像糖精遇上雞蛋,一旦混合,就成為了劇毒。
也許高原上那場劫后余生的邂逅,那種完全拋棄理性的所謂的浪漫方式,催化了悲劇的誕生,最終無法收拾。我始終相信,旨邑之所以一度愿意將身體和靈魂統(tǒng)統(tǒng)托付給自己也明知不可托付的水荊秋,并非她愚蠢或濫情,她仿佛在生死剎那間看到夢想的一切,卻不曾(似乎更應(yīng)該是逃避)去分辨那是否是海市蜃樓。否則,如何解釋她對水荊秋容貌的模糊,以及對從未照面的梅卡瑪近乎偏執(zhí)的嫉妒?嗬嗬,她,愛上了適意的幻夢,卻堪堪從現(xiàn)實中來尋找對應(yīng)客體,展開堂吉訶德與風(fēng)車的決戰(zhàn),并狠狠刺傷了自己:這尤其表現(xiàn)在她一度渴望懷孕,卻在懷上雙胞胎后把孩子打掉這一段復(fù)雜且矛盾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