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流行詞語看中國 作者:高虹


● 它是一篇文章的題目,更是一場思想革命的前奏曲。

● 關(guān)聯(lián)詞:兩個凡是  精神枷鎖 “左”的錯誤思想

與“真理”這個詞匯相關(guān)聯(lián)的,有一個故事流傳甚廣,那就是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亞里士多德十七歲入師門,跟隨柏拉圖長達二十年之久,對老師非常熱愛和崇敬,師徒二人也是很好的朋友。他曾以這樣的詩句贊美柏拉圖:“在眾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這樣的人啊,如今已無處尋覓!”然而,正是亞里士多德動搖了柏拉圖學說的根基,他提出的“實體說”與柏拉圖的“理念論”針鋒相對,他在哲學思想的內(nèi)容和方法上都同柏拉圖存在著嚴重分歧。當有人指責他背叛了自己的老師時,亞里士多德回敬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

時光流轉(zhuǎn)到1978年的中國,“真理”這個詞更多更頻繁地出現(xiàn)在另一個短句中,那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標志著中國在那個特殊時代沖破思想藩籬、追求真理的一場革命,這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間第一句最響亮、最具關(guān)鍵意義的口號。 “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當時針對的是“兩個凡是”觀點。

中國自“文革”以來,“最高指示”就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不容置疑。1976年10月,“四人幫”倒臺了,“文革”結(jié)束了,然而當時的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還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要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要始終不渝地遵循”,如果這樣,中國人民不是仍然被束縛在“文革”的精神枷鎖中得不到解放嗎?不難看出,“兩個凡是”的實質(zhì)是要把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延續(xù)下去。

在這種情形下,鄧小平同志以“一個老共產(chǎn)黨員”的名義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的事業(yè)”,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并不是一堆僵死不變的教條,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增加新的內(nèi)容”。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第一版刊登了一篇六千多字,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

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是南京大學哲學系一名老師,他在1977年8月寫成這篇長文,9月初將文章寄往北京。這篇文章公開發(fā)表前,經(jīng)由胡耀邦同志審定,先由中央黨校的內(nèi)部刊物《理論動態(tài)》內(nèi)部發(fā)表。次日刊載于《光明日報》。新華社當天轉(zhuǎn)發(fā)了這篇文章。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zhuǎn)載。一場“關(guān)于真理標準的討論”轟轟烈烈地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砸碎精神枷鎖的思想解放運動就此拉開序幕。正是這一討論促進了全國性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隨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權(quán)威觀念的確立,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思想準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