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一】千佛崖
千佛崖又稱北佛龕,在今廣元市北2.5公里的嘉陵江東岸,屬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龕窟從南到北長四百一十七米、高四十五米。其摩崖造像始鑿于南北朝,以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續(xù)有開鑿,造像以唐代為多。
相關詩詞
重巖載清美,分塔起層標。蜀守經涂處,巴人作禮朝。地凝三界出,空見六塵銷。臥石鋪蒼蘚,行復綠條。歲年書有記,非為學題橋。(原序:題利州北佛龕前重于去歲題處作)
(唐·蘇《千佛崖》)
絕壁懸崖閣道連,惶惶全蜀幾更年。
三千佛誦華嚴偈,五色云開寶座蓮。
劍石野僧鐫梵像,嘉陵江月印心禪。
不須更種菩提樹,享滅無生了萬緣。
(元·葛湮《題千佛崖》)
穿鑿知何代,羊腸忽坦然。
崖端落紅雨,佛頂生青煙。
水鳥銜魚過,山僧枕石眠。
根塵既幽絕,豈厭車馬喧。
(明·方清《題千佛崖》)
【鏈接二】鳳凰山
鳳凰山即廣元市東山,相傳武則天出生時有鳳凰飛來。唐宋時為游覽勝地,山頂舊有寶峰亭、柏軒,山中有桐軒、竹軒、山齋、閑燕亭、會景亭,山腳有巽堂、綠凈亭等亭堂勝跡。今由市政府籌款修建了鳳凰樓,備極壯觀。
相關詩詞
茲軒最灑落,歷歷種瑯。正晝簿書稀,蕭蕭風雨寒。翠陰瓊宴坐,疏韻承清歡。錦籜裁夏扇,玉筍供春。晴蝸潛葉底,暝雀投林端。幽興遇物愜,高懷隨處安。且免一日無,何須千畝寬。
(宋·司馬光《題竹軒》)
筑室城市間,移柏南澗底。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崎嶇脫巖石,擁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秋來采霜葉,咀嚼有余味??酀错毾?,愈久甘如薺。
(宋·蘇轍《柏軒》)
綠凈亭前小曲池,微風不動水漣漪。
古人即此觀為政,想見清明不敢欺。
(宋·李英《綠凈亭》)
利州城起鳳凰麓,鳳距嶙峋高矗矗。
半翼舒來列寶屏,巔有靈淵漾輕。
陣陣霜風秋波盈,樓頭簾卷新鏡明。
天邊月晦無明月,偏向寶峰池中生。
(清·張賡謨《寶峰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