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峽或稱明月峽,在四川省廣元市北郊約三十公里處。舊有朝天關,關下為峽,峽長約四公里,寬約一百米,江流有聲,斷岸百尺。
朝天峽是嘉陵江上游峽谷,為蜀道第一扼塞和劍門蜀道的起點,也是李白《蜀道難》聚焦的一個地方。大唐“安史之亂”中,玄宗皇帝倉皇幸蜀,當?shù)毓賳T于此見駕,故此地以朝天為名。
明清時人始取李白“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詩意,改名明月峽,或稱之朝天明月峽。
千百年來,為了中原與西蜀的交通,勞動者流盡血汗,于一峽之中,留下了六條道路,它們分別是嘉陵水道、纖夫鳥道、先秦棧道、金牛驛路、川陜公路、寶成鐵路。
因此,朝天峽被稱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同時,它也是一座內(nèi)容豐富的中國文化博物館,它以交通道路為載體,集先秦、秦漢、三國、唐宋、明清、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于一身。
朝天峽中保存最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蜀道遺跡——先秦古棧道遺址被譽為“古今交通的活化石”,揚名中外。
這條古棧道,開鑿時間早,棧道規(guī)模大,石孔數(shù)量多,形制結構合理,保存最為完好,在中國古棧道遺跡中堪稱首屈一指。
今天,朝天峽古棧道已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劍門蜀道一級景區(qū)之特級景點(1982)、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2002)。
相關詩詞
悠悠風旆繞山川,山驛空蒙雨似煙。
路半嘉陵頭已白,蜀門西更上青天。
(唐·武元衡《題嘉陵驛》)
離思茫茫正及秋,每因風景卻生愁。
今宵難作刀州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唐·雍陶《題嘉陵驛》)
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
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
暮色愁過客,風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處?杯酒慰艱辛。
(明·費密《朝天峽》)
落日半山坳,掩映栗葉赤。
行客早知休,前溪多虎跡。
(明·楊慎《題朝天嶺》)
自古襟喉地,隘天勢更加。
聞鈴仍帶雨,籌筆欲生花。
云暗疑無棧,江深別有槎。
不因天設險,何以控三巴。
(清·楊潮觀《題朝天峽》)
冷冷鰲背雨,蕭瑟似秋殘。
石徑臨江仄,山風撲馬寒。
豐碑何代祭,神物此中蟠。
愁望嘉陵棹,飛鳥下急湍。
(清·張問陶《題金鰲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