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歷史,歷朝歷代的皇子“奪嫡之爭”無不吸引眼球。時至今日,在琳瑯滿目的各類或“正史”或“戲說”的歷史劇中,從來都是“永恒的主題”,很精彩,卻多是戲說演義。
朱元璋時代,諸皇子的奪嫡之爭,更為后世人所觀注。因為這場勾心斗角數(shù)十年的權力游戲,最終演變成一場席卷中國北方,兵連禍結(jié)達3年的內(nèi)戰(zhàn)——靖難之役。因之被我們耳熟能詳?shù)娜宋镉绕涠啵涸旆醋粤?,歷經(jīng)苦戰(zhàn)最終篡位成功,坐擁天下的皇四子——后來的永樂皇帝朱棣;龍御天下,卻昏招頻出,最終以全國之地敗于地方諸侯,兵敗如山倒,失去龍位并至今下落不明的皇太孫——建文皇帝朱允炆。相形之下,在洪武朝時代最早被立為“接班人”,擔任儲君數(shù)十年卻最終英年早逝的朱元璋長子——大明懿文太子朱標,長久以來是一個被關注不多的人物。
拋卻“戲說”的虛構,解讀洪武時代諸王奪嫡的來龍去脈,必須從這位皇太子開始。
二
朱標,朱元璋長子,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生人,元至正二十七(公元1367年)年被立為世子,次年大明開國,年號洪武,“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太子,從此開始了長達24年的儲君生涯,洪武二十五年病逝,年僅37歲。洪武三十一年,其子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尊奉其為明興宗,陪葬于南京明孝陵。
這位英年早逝的皇儲,一生有太多引起后人爭論的話題,比如他的出身問題,《明史》記載其為馬皇后親生,從清末開始,以潘檉章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異議,認定其生母為朱元璋側(cè)室李淑妃,時至今日,依舊各執(zhí)一詞。
未引起世人太多爭論的,是這位儲君的形象,在大多數(shù)有關他的評價里,朱標是一位體弱多病,怯懦膽小,知書達理,優(yōu)柔寡斷,在朱元璋的陰影下戰(zhàn)戰(zhàn)兢兢一生的可憐太子。這個形象,一方面來自朱棣篡位登基后,“御用文人”們在史書上對其的刻意“抹黑”,另一方面也拜他那位“合法”登基卻痛失天下的兒子——建文帝所賜,后人總結(jié)建文帝失敗的教訓,也就自然而然把身為其父的朱標看成一類。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還是讓我們仔細梳理一下朱標的儲君生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