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文
很早就鏈接了文山的博,看他的文字,聽,他提及的那些歌。即使不是JAY唱的,不是他的詞,也很好。
這個男人的品味,不俗。
卻憶不起,這是何時形成的習(xí)慣?
歌舒耳邊,字綻心上,它們之間保持微妙地,生機(jī)勃勃的節(jié)奏,總是鼓舞著我,在我倦怠的時候,給我信號。
要堅持呵,要及時啊,像行走在水上過了今夜,過了這刻,寫字的你我,思想的波動就會到別處,留下的印跡也將有變動。
于是,一字一字地累積,而一夜一夜,在指間遽然滑落。
我有一個固執(zhí)的念頭。覺得,為文山的書做推薦,一定非JAY莫屬,就像為JAY添詞,文山總是能天衣無縫。比如《青花瓷》,那樣拗口拖沓的詞,也就方文山敢寫出來給周杰倫唱。也就只有今時今日周杰倫的人氣,周杰倫的風(fēng)格,才能讓這首歌如此迅猛的被人認(rèn)可,換一個人,難有如此效應(yīng)。
記得,JAY在一首歌里調(diào)侃文山拖稿,聽著就笑出來。
這兩個男人真可愛。他們是眾所周知的好友,
喜歡JAY,喜歡文山。幾乎是同時期的事情,一路聽著JAY到現(xiàn)在,眼見他如何從喜歡帶著鴨舌帽,一個對著話筒會臉紅的青澀小男生,到現(xiàn)在侃侃而談神態(tài)自若的周董,也見得文山如何越來越被認(rèn)可推崇,到了洛陽紙貴的程度。
據(jù)說他們識于微時。一起努力過,一起堅持過。慢慢的,一個成了天王,一個成了詞壇翹楚。兩個人的契合,靠偶然的碰撞還不夠穩(wěn)定,要有長時間的耐心交匯才可以。
有很多人,聽聽就厭了,驚艷過后,難以為繼,遂一路往艷俗上奔。他們兩個無疑是特出的,得像生長在一起的樹,枝葉交集,互相扶持。日見日新,真是不可多。
一起生長的緣分,確實是不可取代的。
在文山的詞里,愛是一個隱喻。一道待解的迷。一個潛伏的獸。
有一年,流行樂壇不知發(fā)了什么癲,蝴蝶滿天飛。老鼠滿街串。狼和羊叼著玫瑰花,磨磨唧唧說著不知說云的情話,讓人聽得毛骨悚然翻江倒海。
那個時候,流行音樂,我只期待方文山和林夕。
有必要提到林夕。個人覺得,這是少數(shù)能和文山匹敵,并能使他奮力地人。反之亦然。
?叔故去后,有個問題一直在想,這詞壇,除了林夕之外,還有誰可號令天下,如果只得林夕一個,那未免太凋敝了。幸好還有方文山。
這兩個人不一樣的地方地方太多,林夕清瘦總是表情冷峻,文山肉肉的,表情也多搞怪。林夕尖刻,文山溫存。
林夕的詞像時光的剪影,粼粼在腳下閃爍。而文山的詞,極具畫面感,一楨一楨在腦海中跳過。但,這只是表面上說故事的習(xí)慣和手法不同。
在殘忍的本性上,他們其實是一樣的。
好的填詞人一如好的說書人,開頭深情款款哄你天長地久,在關(guān)鍵時刻卻舍得與你一刀兩斷。他嘎然而止瀟灑離去,留你長夜無眠相思難解。
真是狠!
一個鬼馬的男人,穿著中式的衣服。這是否算是暗示了一些細(xì)節(jié),他性格中的矛盾和善變。文山是多面的,快歌或慢歌,深情或搞怪,鄉(xiāng)情和現(xiàn)代。哪怕是最難寫的關(guān)于戰(zhàn)爭和和平,都能把握的恰到好處。叫人忍不住期待他飽滿地文字創(chuàng)造力,期待來日的創(chuàng)作。
他是喜歡翻新詞境的人,比如說,寫出“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jié)局?!痹儆?,“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huán)惹銅綠,而我路過 那江南小鎮(zhèn)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p>
靈活地運用通感,是一個優(yōu)異詩人必備的能力。但能夠想到化用趙佶的“雨過天青云破處,著般顏色做將來”為一首歌的定下天青色基調(diào)卻不是人人可以信手拈來的。
最后,提到文山的一個身份,這不是個秘密,卻容易被忘記,他是一個詩人。其實應(yīng)該這么說,他首先是個詩人,其次才是個詞人。
那么,他文字的韻意,也就有跡可循了。懷舊和脆弱的氣質(zhì),原非刻意,只是作為詩人的他本性流露。
在方文山的詞里,愛是一個隱喻。一道待解的迷。一個潛伏的獸。能夠化用趙佶“雨過天青云破處,著般顏色做將來”,賦予流行音樂天青色基調(diào),不是人人可以信手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