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中,學習更追不上了,對于弟弟來說,那三年實在是煎熬。加上我讀了研究生,妹妹讀了大學,我和妹妹無形中又給弟弟增加了很多壓力。誰見到弟弟都會囑咐他好好學習,向我倆看齊,對于弟弟來說,這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弟弟讀高中的時候,我也曾經做過很多嘗試,想辦法鼓勵他,教給他我學習的方法,但收效甚微。有時候,他也打電話和我聊聊學習,我極力讓自己有耐心,多鼓勵,但發(fā)現(xiàn)一次次地通電話,他的成績還是原地踏步。耐心被消磨殆盡,有一段時間,在電話上弟弟的話越來越少,我的話越來越多,牢騷的閘門一旦打開,就會奔騰咆哮。掛了電話,也覺得這樣做很不妥,可當時的我,還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下次通電話,批評的話又一次決堤。
弟弟最終沒有考上大學,老實說我當時真是掩飾不住的失望。過了一段時間,我慢慢地想通了,弟弟的問題,他自己當然要負大部分責任,但也不僅僅是他自己的問題,我們也都有份。
一、教育尺度的放寬。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爸爸盼望中的兒子,所以爸爸媽媽對他寵愛有加。雖然老爸也知道不該嬌慣孩子的道理,但凡事到了弟弟這里,尺度就不自覺地放寬。比如,有一次弟弟沒做作業(yè),我要求他做完才能吃飯,最終爸爸心疼他的寶貝兒子,忍不住干涉。最近幾年,家里的事情還是老爸老媽張羅,有時候也聽聽我的意見,卻總覺得弟弟做事慌張,不讓他參與。前幾天勸老爸老媽“退位”,他們還是一百個不放心。我就反問他們:你們能安排他一輩子嗎?如果不可以,趁早放手,不摔跟頭怎么能長大?保護孩子,本是為了讓他少受傷害,如果過度,反倒使得孩子膽小、自卑,在未來的路上面臨更多的傷害。
二、被忽視的童年。雖然家人對弟弟愛護有加,但他成長的關鍵期,全家人心情都不好。所以根本沒有正面關注過他的喜怒哀樂,彌漫在家里的那種沉重的氛圍卻深深地影響了他。當時,弟弟還小,見證了家里大部分的艱難時刻,一個孩子哪里懂得調節(jié)自己,任憑凄風苦雨的心緒長驅直入。那時候,又趕上我生病,自顧不暇,所以也疏于對弟弟的開導。直到現(xiàn)在,弟弟都特容易情緒低落。
三、家境影響心境。弟弟讀書的時候,花錢是讓他感覺特別為難的事情,特別是一些集體活動,不花吧,好像自己很小氣;花吧,又舍不得讓父母為難。許多這樣的事情,讓弟弟覺得抬不起頭來?,F(xiàn)在回頭去想,就算我們無法改變家境,但可以有意識地改變弟弟的心境。艱難困苦的處境,可以讓人垂頭喪氣,也可以讓人奮發(fā)圖強,關鍵是往哪方面去看。
四、同一個父親的不同側面。爸爸對我的影響,積極方面比較多,對弟弟則不然。在弟弟成長最關鍵的那幾年,也正是父親最不順利的時候。父親其實是個挺情緒化的人,遇到挫折,情緒很容易低落,做事退縮,愛猶豫,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是歸因于外力,愛發(fā)脾氣。弟弟雖然旗幟鮮明地反對老爸,卻又在不知不覺當中習得了這些問題。
五、探索成績提高的路徑。雖然我從小就表現(xiàn)出對付小孩的天賦,但我不得不承認,在如何克服學習障礙、提高成績方面,當時的我真是外行??偸亲尩艿芎煤脤W習,至于如何學習好,我也沒有針對性的方案,只能把我的方法復制給他,但總是感覺“豬肉貼不到羊身上”。我之所以忍不住對弟弟發(fā)脾氣,也不僅僅是他做得不好,其中還隱含著我的挫敗感。在弟弟的學習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為父母“愛之深,責之切”的矛盾心情。正因為這個沉痛的教訓,促使我去思考,當孩子在學業(yè)方面受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