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現(xiàn)在出生的孩子天性變了,是父母都有精力來做反天性的事了。
斯巴克先生認為,“每個兒童生來就有一套自行調(diào)節(jié)進食數(shù)量和種類,滿足正常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精妙的生理機制” 也就是說孩子自己最清楚自己想吃什么,該吃多少。大人不要管,他就能正常發(fā)展自己的飲食功能;而家長在這方面如果經(jīng)常干涉孩子,事情就會變糟?!皟和幸环N被逼急了就要頂牛的本能。吃什么要是吃得不高興,下次見了就討厭……催逼兒童吃飯是無益的,反而會進一步敗壞食欲,使之長期得不到復原?!?/p>
我在一所小學見到一個五年級小男孩,他奶奶是某農(nóng)業(yè)科學院的食品研究專家,在行業(yè)里很有名氣。后來有一次和男孩的媽媽聊天,聽她說她家每天晚上都做八個菜一個湯,每周的菜譜都是孩子的奶奶精心制定的,主要是根據(jù)孩子的發(fā)育來考慮,而保姆燒菜的手藝也不錯。我們可以想象這種家庭條件下培養(yǎng)出的孩子,他的身體應(yīng)該是健康出眾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這個孩子和同學們比,長得又瘦又小,像個缺吃少喝的小難民;而且性情古怪,脾氣暴躁,學習成績也不太好。她媽媽說起孩子就愁得要命。
通過和她聊天,我了解到她家庭中一些生活細節(jié)后,覺得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他們用心地把菜譜制定得非??茖W,生活中對孩子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除了吃什么有規(guī)定,哪樣東西吃夠多少也有規(guī)定。孩子吃不到制定的標準,家長就不肯罷休,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完成任務(wù)”。他們的方法如果用于生產(chǎn)一架機器或培育一株玉米,肯定會成功,可惜面對的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
當我試圖勸這位媽媽在孩子的吃飯問題上不要過分追求“標準化操作”,不要在飯桌上逼迫孩子時,當媽的立即搖頭說,孩子太會?;ㄕ?,有幾天說如果家長不因為吃飯嘮叨教訓他,他就好好吃;結(jié)果他一筷子只夾一根菜,一根菜放嘴里嚼半天,一頓飯下來,其實只吃了很少的一點。這位家長突然忿忿地說:“我們現(xiàn)在都不管他了”。
可從她接下來的話我才聽明白,所謂“不管”,只是換了管的方式,每頓飯都給孩子單獨盛出一大碗,不管他吃多長時間,都必須吃完――媽媽覺得自己已做得很夠意思,不再像以前那樣總因為吃飯和孩子發(fā)生沖突了。但令她氣憤的是,孩子居然有時能把這碗飯一直吃到睡覺。
我還是想勸說這位家長,讓她替孩子著想一下,體會一下自己不想吃飯別人硬塞的感覺,建議她不要那樣和孩子天天頂牛,允許孩子少吃一些。這位家長立即反駁說,他是個男孩子,個子長不高怎么辦,全家人為這個著急死了,不多吃些怎么能長個子呢!
我能理解她的著急,就不死心地想讓她明白,孩子的情緒和進食有很大關(guān)系,只有先解決孩子的厭食問題,才能解決進食問題,而厭食的根源就是家長對孩子的吃飯?zhí)锝镉嬢^了。
這位媽媽對我的話沒有興趣,在言語間表示我不懂得食品營養(yǎng),不知道一個長身體的孩子每天需要哪些營養(yǎng),必須達到多少量。她認為婆婆在這方面比誰都懂,覺得不需要別人指點。
在這樣的家長面前,我黔驢技窮了。
有一天,我在學校午餐時觀察了一下男孩。他的飯盒里只要了很少的東西,幾乎沒吃一口,整個午餐時間他只是做樣子,用勺子拔拉幾下飯,但沒有一口送進嘴里。到別的同學吃飯結(jié)束后,他把所有的飯倒進垃圾桶,走出食堂。他班主任說這個孩子幾乎天天這樣,從不吃學校的飯。以前向他家長反映過,家長就要求老師盯著他吃飯,并流露出對老師的責怪。老師要關(guān)照全班學生,怎么可能天天盯著他吃飯,所以現(xiàn)在也不對他家長講這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