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曼哈頓隨筆(2)

口紅集 作者:劉索拉


但我沒在東村留住腳。走出東村,到了十四街。到了十四街就是徹底出了格林威治村。那兒煮著另外一種生存方式,熱氣騰騰。人到了那兒就回到生活的最本相,單純的滿足基本需要。滿街都是不管質(zhì)量、不問品牌、不論審美的便宜貨,窮人天堂。移民可以大批廉價購買衣食住行所需用品,裝進黑色垃圾袋中扛回家解決急用之需。一步之差,那兒和格林威治西村就是兩個世界。十四街是窮人的真理,一把勺子就是一把勺子,它不可能是一張床??墒浅隽诉@條街,上了第五大道,或者是去那時還存在的下城巴尼斯分店( Barneys ),一把勺子可能就是大門,品牌和設(shè)計使它變成了身份和教養(yǎng)的標志。美學(xué),情趣,想文明?你就活在文明的壓力下。剛一學(xué)會審美,就要先體驗有錢不知道怎么花的困惑;一旦知道了怎么花,又隨之招來被文明欲望驅(qū)使的勞碌;永遠不滿足已經(jīng)有的,永遠想有個更高雅的符號,永遠在尋找新的……我住在倫敦的時候,一個英國朋友說:“干脆不去商店了,不知道買什么才對。”倫敦人可以躲在習俗的后面,曼哈頓人只能不停地換胃口。曼哈頓的商店預(yù)示著移民的命運,你會掙扎,會暴發(fā),會死掉,什么都是你的。

從西邊往上走,是喬西( chelsea )地區(qū)。喬西地區(qū)是在十四街之上三十街之下的西邊,那兒是老房子老店堂老市民。如果用顏色形容曼哈頓,格林威治西村是黑色,喬西就是粉的。這兒凈是曼哈頓的老住戶。著名的喬西旅館過去以便宜得名,曾經(jīng)吸引過不少作家藝術(shù)家,這些人的行蹤被載入史冊后,喬西旅館也跟著成了文化象征?,F(xiàn)在它是老樣子新價錢,吸引著要買文化氣的顧客。喬西旅館旁邊是一個熱鬧又艷俗可親的西班牙飯館,每天客滿,來的都是外省的白人,穿著土氣鮮艷,吃得熱火朝天。顧客中,也常?;烊胄┘~約名流,為了享受溫暖的市民風韻而舍棄格林威治村里幽雅的西班牙餐廳,到此來大啃龍蝦巨蟹。喬西的街上什么人都有,風貌絕不似格林威治村那么酷,也沒有強烈的文化優(yōu)越感。老式的音樂俱樂部和新開的時髦畫廊并沒有使街道變得更趾高氣揚。喬西街道有好胃口,街頭小商品,跳蚤市場,古玩商店街,花街,“邦司和挪伯”書店……在喬西二十八街上買的古董一旦進了格林威治村里那些高雅的古董店里馬上就會由于價碼不同有了新的美學(xué)意義。二十八街上賣古董的,個個滿面風霜,臉上寫著故事。游客,乞丐,藝術(shù)家,小販,騙子,憂郁癥者,學(xué)生,小職員,退休老人,垃圾和珠寶,假象和真相都在街上擠,一個典型的老城區(qū)。

煩于被“藝術(shù)”氣氛騷擾,我決定搬出格林威治村。先是住在曼哈頓東邊的三十街,離“印度城”很近,是個安樂窩式的地區(qū),住的都是良民。附近有一家出名的意大利咖啡店,蛋糕好吃。我常去那兒坐著看書喝茶,還有一個男人也常去那兒坐,一坐就是一天。后來我發(fā)現(xiàn)那男人是個日本作家,他把自己的照片和報紙評論都裝在鏡框里掛在咖啡店的墻上。這不是藝術(shù)家區(qū),店里來的都是普通人,他們不談?wù)撐幕?。你看著作家在墻上的照片再看他本人坐在那兒,覺得很滑稽,不知他是在裝飾那個店還是那個店在裝飾他。所有我認識的藝術(shù)家朋友都吃驚為什么我會搬到那座嶄新的單元樓里去住,對于下城的藝術(shù)家來說,新式的單元樓毫無審美價值。但我在這個既不瘋狂也沒有想像力、感覺不到掙扎也感覺不到揮霍的地區(qū)完成了一些很重要的作品。沒事的時候走到第三大道上,街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各色飯館和各類民族食品店實在吸引人。夜里偶然有幾個妓女出沒街頭,站在便宜旅館周圍,到了早晨就都不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