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請小李與小舟進行坦誠地溝通,并勸告他,戀愛問題要認真對待,因為它是婚姻的前 奏和演習,意味著要為彼此的生命負責。所以一定要客觀、冷靜,要心態(tài)平和,既要抱著“ 尊重和愛”,又不要強求,所以信發(fā)出后,不要太執(zhí)著于回信的時間和內容,只要表達了自 己的真實感受,就已經盡心了。
一周后,小李打來電話告訴咨詢師,說小舟回信了,信中說她會認真反省,在此期間,他們 約定多給彼此一些時間冷靜地思考,并會更加坦誠、理智地相處。
心理分析:
從小李的陳述內容可以看出,小舟屬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一類型。貧窮的家 境導 致她形成“一定要依靠自己”生活習慣,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有兩件事讓她形成較為敏感的 性格特質。
一是她父母只能供姐姐一人上大學,而無力供養(yǎng)她走進高等院校。這種經歷導致她一方面理 解和主動替父母分憂,另一方面,在文化水平上形成自卑情節(jié),使之在性格里形成對生活境 況的理 解、抱怨和無奈,而這種心態(tài),即使是在后天補上大學這一課,也得不到緩解。這一經驗使 她與學歷較高的男友小李相處時,既感到自卑。一方面,她用花錢來掩飾自卑 ,另一方面,又因為母親是家庭婦女,對父親的照料和體貼,讓幼小的她學到了作女人的嫻 慧,所以在平時顯得很可愛。
另外,在小舟的性格深處,還有一個矛盾性特質,就是“父母原本想生一個男孩兒”。這種 來 自父母的內心暗示,也被小舟幼時感受到,心理學上認為:母體內6個月的胎兒,已經能夠 接收到父母的信息。她將這種信息輸入自己的生命程序,導致她在性格和性別間形成矛盾。 因為父母想要一個男孩兒,所以表現(xiàn)得像男孩兒時,她在取悅父母,由此可獲得安全感。與 此同時,身體上的差異又讓她對前一個念頭形成罪惡和否定感,所以她又做回本我――女孩 兒,而這不符合父母的心意,于是又蕩到男孩子的特質……這就是假小子。
假小子心理導致小舟后天的強勢,這強勢表現(xiàn)為工作和生活上的獨立,不甘于人下的補課, 以及對錢的控制欲。在兩性關系上,小舟的假小子情節(jié)有時會導致令雙方焦慮的后果――當 小舟想做女人時,她很可愛,此時,她承襲了母親的婦道,并將小李投射為父親,但父親希 望她本該是個男孩兒,所以小舟又會蕩到那個與小李爭風吃醋的狀態(tài),特別是同理性思維對 接時,也就是花錢、工作、學歷等方面。而這些方面恰恰是男人的特質。
而小李,幼時感受到母親的強勢,畢竟,母親是兒子見到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絕對正確 的女人。與這種母親長期生活在一起,已經讓他形成絕對的安全感,而“強勢的女人是母親 ” 這一概念,使他被同樣具備這一特質的小舟深深吸引。同時,他看到了父親對母親的遷就, 于是他也認為自己應該遷就小舟。而小李在學歷和工作等方面的優(yōu)越,使他無需用花錢來證 明自己,這與小舟的自卑形成一對真正的矛盾,于是他們爭執(zhí)不下,小舟越是怕小李看不起 自己,就越需要用“我的生活水平并不比你差”來證明和掩飾這一心理。
因此,這并不單純是小李和小舟的相處,而是兩個家庭所有的“數(shù)據信息”在接觸,他們攜 帶著各自家庭成員影子,他們的對話,實質上是兩個家境的對話。其實,這種情況在談情說 愛的男女中極為普遍,他們往往不知道矛盾是如何產生的,即使是頭腦一熱結為伉儷,如果 原生家庭中與父母之間的問題沒有解決,它遲早會帶入新的家庭中,如果問題不大,并有足 夠的耐心,可能通過一段時期的磨合,能得到緩解,若問題嚴重,且雙方認識不到,互不讓 步,也可能就成為婚姻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