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 小大人(1)

拯救心靈 作者:游涵


案主:劉先生,38歲,畫家

  事件記錄(口述):

對父親的去世,我沒有一點點心理準備。從暈倒到火化,不過短短六天時間,再到入土為安 ,也在一個月內(nèi)全部完成??僧斘野牙先思宜妥?,拍掉身上的塵土站起來時,頓感身心疲憊 ,莫名的煩躁油然而生。

近40歲的我,按說應該已經(jīng)立世。但我不明白,為什么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我會被搞得 筋疲力盡?

我是個很好奇的人,別人看來順理成章的事,我非要問個究竟不可。于是,我把上述問題帶 到心理醫(yī)生那里,希望他為我指點迷津。

聽完我的問題,醫(yī)生微笑片刻,讓我與之對坐,看著我的眼睛向我提問:“你的幼年時期有 沒有被強迫長大的經(jīng)歷?”

  咨詢過程:

因多少有一點自修的基礎,所以我比較能夠領會醫(yī)生的意思,回答時便直接切入主題:“只 聽媽媽說我從兩歲時爸爸就出了遠門,三歲半因長得比同齡孩子高,被托兒所老師送到了中 班,在那里,我比其他孩子都要小一歲到半歲,但個頭差不多。由于氣力不足常常在打鬧時 吃 虧;后來上了大班,也常常因氣力小受小朋友的欺負。有一次,大班里的小朋友打賭,說誰 能跳進茅房里的糞池內(nèi),誰就是英雄,結果只有我一個人跳進去了,弄得周圍的人哄堂大笑 ,老師知道后狠狠地罰了我?!?/p>

“小學和中學有沒有力不從心的感受?”醫(yī)生問。

“有的,一年級的時候,常被同班同學打哭;因為入學的年齡也比同班大多數(shù)同學小一歲到 半 歲。三年級的時候,我的百米短跑竟輸給了女生。反正,我總被同學輕而易舉地超過去,特 別是體育,我總達不了標,一直到初中,雖長得個子大但還是沒有力氣,不會游泳,不會踢 足球 ,不會打籃球……直到今天,一提到這些我就頭痛。考高中時,因為體育成績差一點耽誤了 上重點?!?/p>

“你是不是一直有一種感覺:做什么事都力不從心,沒有自信?”心理醫(yī)生問道。

“是的,現(xiàn)在也是這樣,遇到麻煩就感到特別累和煩,只是想睡覺?!?/p>

心理醫(yī)生看著我,“凡事都有起因,你今天的特質(zhì)緣于你父親當年的離家出走,但你已體會 不到自己當年的感受,只記起或是聽說有這件事而已。如果那個孩子會說我們能理解的話, 就會把他的感受告訴我們:他不得不很早就扮演父親的角色,用以陪伴媽媽。當他決定這么 做時,他的內(nèi)心便會生成一個信息:‘我必須盡快長大來陪伴媽媽,并支撐起家庭責任’。 于是,他真的飛長起來,比一般同齡的孩子高一大塊。這就是‘小大人’!但自然法則是 : 該 怎樣就怎樣。因此,自然(健康)成長的‘真我’和被迫長大的‘假我’同時存在于一個身 體內(nèi),即形成了力不從心的個性?!?/p>

怕我聽不懂,醫(yī)生詳細闡述道:“你三歲半就被送到中班,雖個頭一樣,卻什么游戲都玩不 過他們,因為他們的實際年齡比你大,比你早發(fā)育了一到半年;年齡差異,越小就越明顯, 大你半歲的,在氣力上就占上風,這是自然規(guī)律。所以你盡量避免與他們在身體上直接接觸 ,于是你帶頭跳進糞池,同時證明你并不比他們?nèi)跣 D銓⑦@個特質(zhì)帶進小學和中學,比實 力時,比如體育達標,你不是同學的對手,實際年齡小,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個小大人?!?/p>

“難道差這半歲,就會給自己帶來那么多麻煩嗎?”我問。

“現(xiàn)在差半歲或幾歲,看不出什么,因為基數(shù)太大;可對于一個小孩子而言,他的基數(shù)也只 不過才有幾歲,幾個月都會有明顯差異;幼兒時代是成長的高峰期,相互攀比就意味著建立 自己的安全界限。而且,孩子都很清楚自己的弱小,都在以體力上戰(zhàn)勝對手證明自己的強大 ,同時為弱小的自己壯膽,就像一個膽小鬼經(jīng)常說自己什么都不怕一樣,都是在掩飾恐懼。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