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泉劇場”謝幕,近乎完美的背影(3)

”下流“的日本 作者:劉檸


對電視媒體和執(zhí)政聯(lián)盟公明黨的過度依存是小泉政治的另一個特征。就前者來說,靠電視的巨大影響力來維持政治家的高人氣指數(shù),導致了自民黨利權構造的瓦解,“族議員”勢力也受到牽制。但其潛在的副作用也相當明顯:對于小泉這種天生具有明星氣質,且不乏駕馭鏡頭能力的首相來說尚不可怕,但對于今后的首相來說,很難說不會被電視控制;就后者而言,自民黨與公明黨并非一種單純的聯(lián)立,而是呈現(xiàn)一種每一名自民黨議員都或多或少地被公明黨和創(chuàng)價學會勢力滲透的不自然形態(tài)。事實上,被“改寫”的恰恰是自民黨。

行政體制改革是小泉力倡的“構造改革”的一環(huán),旨在清算自民黨“1955年體制”,實現(xiàn)“小政府,大社會”的愿景。對于這個注定會觸及社會既得利益層的改革,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的橋本政權,曾有過淺嘗輒止的嘗試,但觸動不大,無疾而終。而真正終結“1955年體制”的,無疑是小泉。他先后三次改組內閣,大力推進省廳改革、道路公團民營化改革、“三位一體”改革,并最終確定了重中之重的郵政民營化改革的方向。小泉內閣五年,日本的政府規(guī)模從2001年的22個省廳減少到目前的12個;僅郵政改革一項,就一舉削減了40萬名政府雇員,“小政府”呼之欲出。

經(jīng)濟改革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構造改革”的華彩樂章。在日本戰(zhàn)后史上,恐怕沒有一個政權像小泉政府那樣從政治上自覺弘揚,并始終如一地貫徹新自由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價值理念。倡導“沒有構造改革,便沒有成長”的小泉,上臺伊始,就破例把新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者竹中平藏拉進內閣,開民間人士入閣之先河。

從公共事業(yè)經(jīng)費削減入手,到抑制新發(fā)國債額度、實施“金融再生計劃”、為“主銀行制”松綁……一直到郵政民營化改革,小泉五年半的改革被日本媒體形容為“光影交錯”的歲月。其成效有目共睹:泡沫經(jīng)濟時期的巨額不良債券基本得到清理;股價從日元(2001年4月26日)上升到日元(2006年9月22日);完全失業(yè)率從(2001年4月)下降為(2006年7月);日本央行執(zhí)行了六年的零利率政策終結,走出通縮已開始讀秒……當日本的經(jīng)濟復蘇持續(xù)了52個月之后,已經(jīng)沒人懷疑其下一輪的增長。

但改革的代價和副作用是沉重的:作為小泉改革的“負面遺產(chǎn)”,貧富差問題,已然成為世人詬病的焦點,某種程度上,也在抵消著小泉改革的“正面遺產(chǎn)”。日本從“一億中流”的平富天堂,到所謂“下流社會”(日本評論家三浦展的同名著作)的出現(xiàn);從提倡“終身雇傭”,到“NEET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激增……日本正在從“最成功的共產(chǎn)主義國家”(美《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沃爾特?穆斯伯格語)迅速演變?yōu)橐粋€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連OECD(經(jīng)濟合作發(fā)展組織)最近都對其急劇拉大的基尼系數(shù)發(fā)出了預警。

盡管小泉嘴上說“從來不認為貧富差是問題”,但無論是安倍內閣,還是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都已經(jīng)將其作為最優(yōu)先課題加以檢討,足見其對日本社會震蕩之深遠。

外交:小泉政權的“污點”

毋庸置疑,小泉外交問題多多,這也是日本國內輿論和國際社會指責的焦點。在這個問題上,筆者向來主張就事論事,不因人廢言、廢行。

首先,對日本國民來說,小泉政權的對美外交,功莫大焉。作為日本戰(zhàn)后最親美的政府,小泉自始至終把日美關系定位為重中之重,支柱中的支柱。但就其發(fā)展日美關系的出發(fā)點而言,似乎與半個世紀前參與日美安保條約制定的前輩政治家有所不同。宥于歷史原因,吉田茂時代的日本政治掌舵者,在此問題上的發(fā)言權、影響力極其有限,他們腦子里只有“主權換安保”的樸素的戰(zhàn)略主張。但小泉不同,作為泡沫經(jīng)濟后轉型期日本的領導者,他有很強的要在21世紀讓日本實現(xiàn)成為“普通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的使命感及面向此國家戰(zhàn)略時的焦慮。為此,小泉所能想到的最大資源就是日美同盟。

出于如此的戰(zhàn)略和內心需要,小泉傾國力推進日美關系――有時甚至不惜借個人感情來促成、維系兩國關系的“蜜月”――終于在謝幕前夕,將雙邊關系提升為所謂日美“全球同盟”的“最高境界”。日本則在這棵大樹的蔭護下,不僅把陸海空自衛(wèi)隊派到了海外的沙場,進而還將從法律上徹底擺脫戰(zhàn)后的桎梏,成為可以坦然獨步國際社會的“負責任的普通國家”。畢竟,解鈴還須系鈴人――被美國強加的憲法,要動也繞不開與華盛頓的溝通、“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日美同盟的強化,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其次,2002年底親赴平壤,本想打開朝日邦交正?;箝T的小泉,在綁架日人問題上遭遇了國內輿論的民意瓶頸,對朝外交一籌莫展。加上朝核危機日益深刻,兩國關系已從膠著走向凍結。但盡管如此,小泉直到最后都未曾放棄對話的努力,最終發(fā)動對朝經(jīng)濟制裁,實現(xiàn)從“對話”向“壓力”的政策轉變的,事實上是對朝強硬派安倍。

至于其在對中、韓外交上的“污點”,最好還是交給歷史和日本人民去審判吧。好在,大和民族似乎很少用完人標準來苛求政治家:因洛克希德事件①而失足的田中角榮是不折不扣的“經(jīng)濟犯罪”分子,但依然不妨礙其成為戰(zhàn)后最偉大的宰相之一。

歷史證明,日本國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在戰(zhàn)后重要歷史關頭推出的政治掌舵者絕少浪漫情懷,都是不折不扣、極端務實的現(xiàn)實主義者。尤其是小泉,這個被稱為“怪人”的獨身男人,甚至好像并不貪戀權力,在功成名就、支持率居高不下之時全身而退,留下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背影?;仡櫲毡緫?zhàn)后史,似乎還沒有如此“退陣”的首相――在淡出權力視野的時候,卻似乎為再起東山做好了一切準備。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