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薇
我一直覺得自己和“八公”是有緣分的。
八公是一只被譽為“日本第一忠犬”和“日本國民偶像”的秋田犬的名字?!肮?,是日語當中對人、對物的一種昵稱,和我們漢語中的“小王”、“小張”的“小”的用法完全一樣。
十幾年前,在日本留學的筆者與日本朋友第一次在東京的澀谷車站約會,地點就定在澀谷車站的八公口旁的八公銅像下。記得那里有個巨大的黑漆漆的狗的銅像,它的周圍聚集了好多穿著時髦的年輕人。日本朋友對我說,這個地方太有名了,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在八公像下約會。日本大正時期有一條叫八公的秋田犬,在主人去世后仍然堅持每天到這里等候主人,而且一等就是九年。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它,特意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為它立了一個銅像。據(jù)說當年八公的銅像落成的時候,八公還興沖沖地出席了自己的銅像落成典禮。看出我對八公的故事很感興趣,這位朋友后來還特意送了我一本新藤兼人著的《八公物語》。翻閱后,我才知道這竟然是一部反復再版達四十次之多的佳作。
小說文風冷靜、淡定,隨著作品情節(jié)的展開,時而令人捧腹,時而令人心酸。特別是讀到失去主人后病弱的小八拖著一條殘腿,雨里、雪中癡癡地等待早已作古的主人回來時的情景,大凡是有一顆柔軟的心靈的人都會為之潸然落淚,心中酸楚。記得當時讀這本書的時候,只覺得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一盒子紙巾硬是用了個精光。從此,這部曾經讓我哭了個一塌糊涂的《八公物語》就深深地在我心中扎了根。
2005年回國從事編輯工作后,在社里召開的一次選題報告會上,我曾經紅著眼睛給同事們講過這個故事,當時社里就表示同意引進這本書的版權。然而好事多磨,眼瞅著版權事宜快談成了,卻因一點如今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而擱淺。從此,在好長的一段日子里,我對做海外版權工作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后來,不時有朋友問我∶“你那本小狗的書怎么樣了?”而我自己也會常常想起這本書,總覺得在我心中的某個角落,“八公”在用它那雙幽怨的眼睛眼巴巴地看著我。就這樣,有美文而不能同賞的遺憾,使得“八公”成了一塊不時折磨我的“心病”。2009年當我再次鼓足勇氣聯(lián)系該書的版權時,卻被告知聯(lián)系不到作者。然而,這次我沒有放棄,而是特意委托一位生活在日本的朋友去尋找這本書的作者新藤兼人先生。就在我也感覺快要絕望的時候,我的這位朋友打電話告訴我,他在費了一番周折后終于找到了原作者,并順利地得到了作者的授權。經歷了這么多的波折,八公對于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個失而復得的孩子,令我欣喜若狂。
雖然知道這是一部感動了整個日本,并被三度拍成電影(日本兩次,其中一次創(chuàng)下40億日元的票房,好萊塢一次)的優(yōu)秀作品,但當初讀它時的心酸,卻使得我不忍心親自去翻譯它。因為筆者一路風雨中走來,已經被嚴酷的現(xiàn)實錘煉成了一個“惜淚如金”的理性之人。但是,我的朋友陳云梅卻在一旁不停地鼓勵我。她說∶“你那么喜歡這個故事,并能為它所感動,你就一定能翻譯好它?!?
翻譯此書的過程是令人揪心的。
在翻譯第一章到第五章,即從八公的出生到八公落戶到上野家,得到上野一家人,特別是上野先生的厚愛那一部分的時候,我的心情是輕松的。去車站迎接八公回家時的梅三郎和尾形君的有趣的對話、風雨之夜靜子夫人吃八公的醋而和丈夫鬧別扭、被上野先生強迫著去給八公準備洗澡水的女婿森山的酸溜溜的心態(tài),都體現(xiàn)出一般的日本文學作品少有的日式幽默。然而,最不愿意翻譯的地方還是到來了。
雖說思想上早有準備,但是當我翻譯到“八公的腳步再次停在讓它深切懷念的上野家的門前”時,眼淚還是忍不住地洶涌而出。當年看《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部電影都沒流淚的我,一個自以為理性冷靜的我,一個經歷過那么多挫折和打擊都會處變不驚、依然開朗樂觀的我,再次被八公對主人的一往情深所震撼。
照理說,這部作品文風冷靜,沒有任何煽情的描寫,但是卻能讓讀者讀后,各個百感交集,泣不成聲,真令人不得不佩服著名劇作家新藤兼人先生卓越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但是我想沒有一部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是僅靠文學技巧取勝的,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離不開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底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八公的故事》絕不單單是一部輕巧的寫狗的小書,它不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載體,更是一種嶄新理念的宣傳和表達。
作者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老一輩日本人,明確表態(tài)他抵觸“忠犬”,認為那不過是在那個非常的年代,統(tǒng)治者用來做道德教育教科書的樣本。他主張世人要放下作為靈長類動物的莫名的高傲,以平等的態(tài)度尊重和愛護動物的思想,同時也對友情、信賴與愛作出了新的詮釋。書中八公的主人上野先生不僅提出要像尊重人的人格一樣,尊重小八的“狗格”,還身體力行地實踐了他對八公等同子女般的真切關愛與信賴。而八公更是用它一生對不歸之人執(zhí)著的等待,對愛作出了這樣的詮釋∶愛就是牽掛和等待。
大凡看過這部小說和根據(jù)劇本改編成電影的人,都為八公的故事所深深打動。特別是那些對動物有感情的人,哭過之后都在反思,自己是否善待過曾經養(yǎng)過的小動物,更有不少人在向自己的寵物懺悔。人性向善,渴望溫暖與理解,可是又有幾個人是帶著感謝的心情去對待那些帶給我們快樂的動物們呢?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步入了一個相對冷漠和不信任的社會,這個社會里充滿了背叛和算計。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在這個有太多炒作、太多虛假煽情的社會,我們該去哪里尋找那些對我們永遠忠誠的朋友?究竟是什么使得我們在享受越來越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心靈卻在變得越來越貧瘠和麻木?好好感謝八公吧,是它喚醒了我們越來越趨向自私與封閉的心靈。我們的社會究竟缺失了什么?為什么那么多人都會為一只狗而哭泣?讓我們裸露出真心,重新去理解那個死于寒冷冬夜的八公的內心世界吧。
這部小說不僅喚醒了我對留日生活的追憶,更讓我比任何時候都懷念我在日本的兩個朋友兼師長。其中一位是1997年為實踐對我的承諾,手術后一瘸一拐地到東京大手町的入國管理局幫助我辦理留學手續(xù)的我的恩師大島篤三先生(內蒙古師范大學名譽教授)。還有一位是日本友人石津正雄先生。當時我的博士論文提交日期迫近,電腦卻突然壞了,在接到我的求助電話后,石津正雄先生二話不說,親自背上沉重的臺式電腦,硬是趕了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親自把電腦送到我的公寓,幫我解了燃眉之急。如今這兩位先生都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了,他們數(shù)次打電話表達了對我的牽掛與思念。現(xiàn)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盡快帶上這本小書去日本看望他們。我想相見時的淚雨滂沱,一定會讓我們這些感受和擁有過美好友情的人覺得不枉此生。
人這一生,變數(shù)多多,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一個溫暖自己一生的“八公”。如果遇到了,請一定學會珍惜。漫漫旅途中,你是誰生命中的“八公”?屬于你的“八公”又將會是誰?
201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