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解析的技術和質疑的能力,其實是一種智慧的防身術,赫胥黎希望學校能把這種智慧的防身術教給青少年一代。但是他也知道,當大部分學校由國家直接控制的時候,這種希望很難實現(xiàn)。
十一、為什么聽話不一定是好孩子
“聽話才是好孩子”,幾乎是每一個中國家長的口頭禪,但是讀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論》之后,很可能會動搖這一觀念。比如在該書第二小節(jié)“童年后期的教育”中,作者首先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嬰兒對糞便的認識及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關系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介紹了近代心理學家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奢蒂博士在《愛憎的由來》一書中指出,在嬰兒稍微懂事之后,成年人對其便溺行為最好不要“過分的申斥儆戒”。這種不知清潔的兒童雖然不大惹人喜歡,但是他們長大以后,性格卻比較“溫柔寬厚,遇有不如意事,也不會和別人多爭閑氣。”這一研究成果告訴人們,如果成年人對嬰兒“清潔的訓練,略微放松一些,或開始得比較晚一些,我們的情緒生活便會安閑鎮(zhèn)靜得多”。這樣一來,大家就容易和諧相處。
這一發(fā)現(xiàn)與我們的教育觀念正好相反。改革開放以來,在人才強國戰(zhàn)略和望子成龍思想的影響下,加強兒童的早期教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這很可能是許多獨生子女缺乏溫柔寬厚的性格、不容易與別人和諧相處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許多中國家庭在兒童早期教育中已經陷入一種誤區(qū)的話,那么由學校介入的“兒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狀況呢?
自從恢復高考以后,由于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知識改變命運”的宣傳和社會達爾文主義死灰復燃,使青少年一代陷入應試教育的惡性競爭之中。這種教育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學校紀律、服從組織管理,聽從老師指揮,接受知識灌輸,以便在高考中取勝。近年來大家對應試教育多有批評,并提出素質教育來彌補其缺陷。但由于素質教育并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因此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有局面。
這種局面與赫胥黎在書中批評的情況極其相似。為了讓大家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他引用了著名哲學家羅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有關論述。早在上世紀3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之前,羅素就憂心忡忡地指出:“在實行軍事獨裁的國家,包括俄國在內,……教育是大大的退步了,這種退步包括四點:一是嚴格的紀律的恢復;二是絕對而不問事由的服從;三是對老師的唯命是聽,已經到了一個可笑的程度;四是在知識方面消極的接受灌輸,而不是積極的自求啟發(fā)?!彼J為這種教育只能培養(yǎng)出雙重性格的人。所謂雙重性格,是指“對在上的人要服從,要怯懦,對在下的人不妨擅作威福,而蠻不講理”,對其他國家的人,當然也是這樣。因此羅素認為:“童年的紀律訓練和成年的戰(zhàn)爭愛好有前因后果的關系?!?相比之下,蒙特梭利則從人格培養(yǎng)的角度分析了強迫教育的危害。她說:“一個兒童,如果沒有學會獨自一個人行動,自主的控制他的作為,自動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別人指揮,并且遇事非依賴別人不可。一個學校里的兒童,如果不斷的受教師干涉,禁止,呵斥,以至于詬罵,結果會變成一種性格上很復雜的可憐蟲?!敝浴翱蓱z”,是因為他有一種“內疑外懼”的心理,這種心理使他在年輕時表現(xiàn)為“羞縮”,成年后又表現(xiàn)為頹喪、萎靡不振和逆來順受,“而一遇危機,連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氣,……都拿不出來?!币虼怂J為,強迫被動的教育對一個人來說,“第一步是養(yǎng)成一種永久的自卑與自餒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們……一種五體投地的精神?!?/p>
引文至此,赫胥黎又補充道:“我以為蒙特梭利博士還不妨添上一句,就是此種自餒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極的,而是有它的積極的補償?shù)?,而其補償?shù)谋憩F(xiàn)就是對于另一部分的人的作威作?!薄U驗槿绱?,他認為這種教育是獨裁政治玩弄的新花樣。
看來,我們不僅要重新認識“聽話的孩子”,更要反思他們所受的教育。
十二、為什么說中國文明處于停滯狀態(tài)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向何處去,成為全世界普遍關心的大問題。
當時擺在中國人面前的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向英美學習,走西方人的路;一條是向蘇聯(lián)學習,走俄國人的路。對于這兩種路徑選擇,潘光旦雖然主張不僅要學習英、美,學習蘇聯(lián),而且還要向我們的敵人日本和德國學習。但是,從思想立場上看,他還是明顯地傾向于英美兩國。
1945年,《自由論壇》周刊先后組織兩個特刊,介紹了英美兩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風土人情。為此,潘光旦撰文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
在這篇文章中,作為人類學家和民族學家,潘光旦在引用這兩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之后明確表示:中國雖然有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但是做為一個民族國家卻十分幼稚。也就是說,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兩千多年來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命似乎是一向停滯著,形成生物學家所稱中止發(fā)育的狀態(tài)。至晚近百年,西洋文化的輸入,與輸入后所引起的各種矛盾沖突,突然又給了我們一些強烈的刺激,于是停滯著的發(fā)育機能又復蘇醒而活動起來?!痹诖嘶A上,他認為只有學習其他民族的經驗,才能“教我們推進到成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