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亞地形多樣,既有低于海平面120米的盆地,也有海拔4618米的非洲第四高山 - Ras Dashan;既有“非洲屋脊”,也有發(fā)源于此的30多條大河,并因此而得名“東北非水塔”。這里有適宜各種動植物生存的地理條件。
Ras Dashan是埃塞俄比亞第一高峰,通常被譯為“達尚峰”,Ras表示地形,Dashan是它的名字,我躊躇再三不愿意放過這個提醒讀者的機會,“Dashan”與中國的“大山”的對應太嚴整了!另外,中國最古老神圣的山莫過于泰山,從秦始皇開始每個皇帝都要到泰山封禪,而泰山的古稱也恰好是接近的“岱山(daishan)”!這很可能是異地命名。另外,埃塞俄比亞最大的湖泊名叫“Tana”,中國有“塘”(tang)、“湯”(tang)之稱,都與湖泊有關;英語中所謂“dam”意思為“壩”,其實依然與“塘”有關,中國的“壩”在古代也有名“塘”者;“Tana(埃塞俄比亞語)”、“tang(漢語)”、“dam(英語)”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它們三者發(fā)音的接近,而且同時與“水”有關。不要忘記與甲骨文最接近的“南阿”文字惟一存活的支系就在埃塞俄比亞國內。這些語言上的關聯(lián)絕非偶然。
埃塞俄比亞的古老是全球公認的,人類起源于這里,文明也起源于臨近一帶,很合乎邏輯。但人類文明的核心似乎離開埃塞俄比亞向北移動,原因是什么呢?促使這個結果出現(xiàn)的地理與氣候條件是,農業(yè)是文明產生的最主要基礎,而最適宜農業(yè)的地區(qū)是具有季節(jié)變換的溫帶而不是赤道附近的熱帶,所以人類要發(fā)展文明就必須走出非洲的熱帶叢林,進入回歸線甚至更北的地區(qū)。
最初人類文明得到發(fā)育的那塊神奇土地到底在哪里呢?尋找“伊甸園”不僅僅是個宗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