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亞三個兒子之一“閃”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以及周圍地區(qū)包括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在內的族群。
“含”是挪亞的另外一個兒子。含族多被認為生活在今天的非洲,準確地說是北非。
位于北非的埃塞俄比亞居民歷來自認是“含”的后人“古實”這支的后代,他們今天還說一種“古實語” ( Cushtic language ) 。
較近的古代埃塞俄比亞是以“阿比西尼亞”的歷史名稱與也門發(fā)生聯(lián)系的,他們入侵了也門。但實際上北部埃塞俄比亞人就是從也門遷徙過來的阿拉伯人。一般認為“薩巴文化”在紅海兩岸都有深遠的影響,甚至他們就是一個跨海國家。一些正史說,也門居民在公元6世紀移居來到“庫施”或者“古實”。
《歷代志上》 1:8 含的兒子①是:古實、麥西②、弗、迦南。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shù)膬鹤邮牵菏景?、底但。古實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迦斐托人(從迦斐托人出來的有非利士人)。?/p>
以上提及的人、民族和邦國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北非和地中海東岸地區(qū)。我們可以稱他們?yōu)楹搴笠帷I厦妗妒ソ洝芬闹械淖詈笠粋€“示巴”才是我們熟悉的“示巴”(Sheba)。大致可以推測,這個“示巴”祖先距今應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
許多人推測《圣經》里的“伊甸園”的位置似乎與“含”后裔的居住地有些關系:
《創(chuàng)世紀》 2:10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里分為四道。
2:11 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huán)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紅瑪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huán)繞古實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看到 “哈腓拉”與“古實”時我很興奮。并且結合出產我認為它們與紅海西岸相符。但我也看到了一個否定:新國際版研讀本《圣經》解釋說,這里的“哈腓拉”與“古實”都不是我們上一段所指的名字,兩者應該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只有“伯拉河”還是我們熟悉的“幼發(fā)拉底河”,甚至“珍珠和紅瑪瑙”居然也可以被譯作“發(fā)香的樹脂”。說實在的,我很是懷疑紅海與“伊甸園”有些什么聯(lián)系,因為紅海的入??凇皝喍场本徒小癎ulf of Aden”;另外,“Saba(sheba)”一詞也可以指“通往天堂的大門”①。雖然我們不知道“天堂”(伊甸園)在哪里,但起碼我們已經知道了“天堂的大門”就在紅海南端。
我對“新國際版研讀本《圣經》”的這一解釋持保留意見,《圣經》考古本身因為證據(jù)不足充滿了爭論,當然也包括《圣經》考古。對待史前我們確實應該一直報持懷疑態(tài)度。我實在還有其他的一些推測與此聯(lián)系在一起,到底何種推測更有道理可以展示給世人分辨。
尋找伊甸園不僅是個宗教目標,而且是許多考古學家、人類學家的任務。由于牽涉到印證我們對于這一地區(qū)的許多結論,尋找伊甸園也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解決掉這個問題,會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假如給我一個胡亂猜測的機會,我愿意把波斯灣、紅海都看做“大河”湊進伊甸園必須的“四條大河”,因而“伊甸園”也就在阿拉伯半島及其以北附近地區(qū)。這是一條思路。
當我們視線南移,尼羅河當然也是條“大河”。紅海與波斯灣退出來,“四條大河”包括“兩河流域”的兩河、尼羅河,還有一條隱河――它消失了,但是今天還能看出一些痕跡,它是從西奈半島的阿巴灣一直延伸到敘利亞境內的一條大河,其間遺留了幾個大湖如基尼烈湖、鹽海等,還有斷斷續(xù)續(xù)的河流連接著這條“河”。這條“隱河”僅從地圖上粗看也應該有近2000公里長。我很愿意放棄目前的中國史前史的推理工作去實地驗證這條“隱河”。表面看這與我的工作無關,實際上還是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的研究基礎很大一部分是《圣經》。驗證《圣經》的歷史可靠性就是在驗證我的研究的可靠性,這樣的工作我很樂意做。
“隱河” 地形顯示從敘里亞一直到紅海曾經有一條河流,現(xiàn)在只有幾個湖泊在原來的河床附近。
《圣經》考古中對于伊甸園比較著名的一個推測是,伊甸園已經被海水徹底淹沒,具體位置在今天的波斯灣。園中的四條河流分別是大家熟知的“兩河”;另外兩條河基訓河和比遜河,前者是注入波斯灣的庫倫河,后者是已經干涸的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一條河。這一猜想的提出者為密蘇里大學的尤里斯?扎林斯。伊甸園被淹沒的時間為大約7000年前。我覺得這個說法也有可信之處,并且同時為相鄰不遠的也門附近為什么也叫“樂土”并不十分矛盾,而且假如由于海平面抬升而導致淹沒這里,那么兩河流域就成了一條直通土耳其的航道,所以挪亞方舟漂落于那里的高山并非沒有可能。
假如說基督教中的伊甸園是不清晰的,那么伊斯蘭教則給出了相對清晰的伊甸園范圍:麥加東南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阿拉法特山就是“相會山”,阿丹(亞當)與哈娃(夏娃)的相會處。此處海拔米。來朝圣的人們必須到此停留一天才算圓滿,此舉稱“站阿拉法特山”。此處距離今天的也門國大約5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