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yè)的營銷越來越難了,各種營銷的流行打法此消彼長。想規(guī)范營銷管理,促進營銷健康,著實不易。無數事實證明: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復雜的營銷環(huán)境,沒有百毒不侵的能力和奇招異式,你很難在中國把營銷做到紅旗飄揚。而不斷翻新的營銷手段,就像按在水缸里的葫蘆,你一松手,就冒出讓你嘆為觀止的瘋狂營銷行動。因此,對于中國企業(yè)的營銷與傳播,政府最終忍無可忍,由此一場史無前例的營銷傳播整改浩蕩開始。明星代言被取締的公告,掀起了舉國上下大面積的營銷傳播整頓,江山一片急風雨。
為什么我們企業(yè)的營銷傳播成了靶子?為什么明星的公信力落到了馬桶里?為什么中國的營銷,就像夏天的暴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答案是中國的營銷策劃出了問題,企業(yè)家的營銷管理思維出現了問題。其實中國市場大有機會,中國產品也很有賣相,它只是缺乏將產品賣出去的人才。在中國,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標榜成為營銷策劃專家,中國的營銷和傳播不亂才怪。
號稱中國的營銷策劃大家的人,結果真的都富了。但那種生在市場、死也在市場的豪情卻已經沒有了,甚至連到處講學和寫文章忽悠觀眾的時間都沒有了,剩下來的只是,帶一幫孩子到處提案,生活得熱血沸騰,生活得風景很好。受中國營銷策劃的困局和不斷復制的惡劣影響,中國企業(yè)也沾染上了投機的興趣:機會營銷、短視營銷、欺騙營銷、招商營銷一系列短打營銷大戲輪番上演??上В袌隹偸遣粶夭换?,聲勢浩大的營銷大戰(zhàn)折騰半年,也就只能全線崩潰。無數企業(yè)的營銷遭遇瓶頸,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我認為原因在于,中國的營銷管理和營銷策劃根本沒有沉淀下去,營銷的執(zhí)行也是水淺不過膝蓋。
在現代中國營銷大案中,我們不能忘記兩個人:一個牛根生,一個是史玉柱。他們兩人都富于傳奇色彩:牛根生從底層做起,腳踏實地,經歷了人生中生與死的考驗,但他絕地反擊,東山再起,做了一系列和營銷策劃有關的大動作。一切都和市場有關,就連和對手一路較量走來也不例外。他懂銷售,懂市場,是真正的營銷策劃高手。而徽商史玉柱則完全不同:他學歷高,又走在中國經濟剛剛覺醒的邊緣,因而獲得了成功,成為中國年輕儒商的杰出代表。巨人大廈把他砸趴了,但他又鬼斧神工地站起來了,把腦白金瘋狂地傾瀉給了全中國的消費者,不但還了舊債,還收復了山河。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他的成功崛起是建立在市場上,建立在營銷策劃上的。他把中國消費者徹底給征服了,把經銷商、渠道、終端、廣告,做得條理清晰,輕松贏得了“中國打不死的營銷史大俠”的江湖地位。
相比而言,現在的營銷策劃公司和企業(yè)的營銷力量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他們缺少牛根生這樣在營銷戰(zhàn)略、營銷戰(zhàn)術以及蘇麻辣姑營銷執(zhí)行方面都非常突出的人,更缺乏史玉柱那種把消費者研究中國企業(yè)家已到骨頭子里的韌勁,缺乏出色地運用廣告的能力。其實牛根生和史玉柱都不是神仙,只是他們遵守了營銷策劃的游戲規(guī)則。營銷業(yè)進行深度的思考策劃不是一條廣告片、一套平面、一種行業(yè)的觀點,更不是其他成功營銷模式可以套用的東西,而是根據企業(yè)和產品的不同來制定和策劃的東西。我感到非常困惑,企業(yè)家居然愿意花幾百萬,重能力的營銷策劃買一套兩個月就制定完畢的、關系到企業(yè)營銷生死的策劃案,并人將寸步難行。且在無法確定可行性的情況下,調動一切資源來完成浩瀚的營銷工程。在我看來,簡直就是腦袋進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