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只要你不損害別人的利益,你賺了錢就是市場對你的獎勵,你虧了錢就是市場對你的懲罰;你輕松愉快地賺了很多錢就是市場對你的豐厚獎勵,你辛辛苦苦虧了很多錢就是市場對你的嚴厲懲罰。我認為理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有限的資金投資到最能創(chuàng)造新財富的地方,去賺更多的錢;二是學會花錢,即能省的要省,該花的要花,還可以通過比較,花小錢辦大事。科學合理地消費就等于財富的增加。
我歷來認為,人是有差別的,也是各有所長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我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們很聰明,但都不喜歡英語,所以連高中都沒上,他們因此而對未來失去了信心。我多次鼓勵他們:“你們不能上高中和大學不是因為你們不聰明,不是因為你們不勤奮,而是因為你們的老師沒有發(fā)現(xiàn)你們的長處并及時鼓勵你們。你們英語成績不好不能說明你們不聰明,只能說明你們可能是另外一些行業(yè)的高手?!痹谖业墓膭詈椭С窒?,他們個個都成了投資辦企業(yè)的高手。更有意思的是,我1998年創(chuàng)業(yè)時,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幫手,便把54歲的只讀過4年小學的父親請來了。出人意料的是,我的老父親在56歲那年就成了當?shù)厣鈭錾系摹案呤帧?。在成為一個略懂點理財致富知識和方法的“專家”之前,我曾經(jīng)是一個四處借錢還清大學學費的窮孩子,后來又成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10年的企業(yè)人士。我走的路,就是一個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
我的觀點是,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絕大部分普通人就都能發(fā)財致富。是的,每個人,無論他覺得自己有多么平凡,都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潛能。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利人利己。其結(jié)果是對別人有好處,對自己也有好處。市場上所有沒有欺騙的自由貿(mào)易都是利人利己的。做生意時,只要是合法自由的選擇,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沒有任何一方上當受騙,雙方就會增加財富。比如你去超市買東西時,你買的任何物品,一定是因為有需求而購買,你不太可能因為需要一把牙刷而四處尋找材料花時間自己制作。你花錢買到了方便提高生活品質(zhì)和節(jié)約時間的物品,而超市得到了利潤。
第二種,損人利己。其結(jié)果是使別人的財富減少,自己的財富增加?!按?、搶、偷、騙、賭”這些都是為了損人利己的,并且總體而言其減少的財富要比其增加的財富多。比如一部手機,對你而言是很有價值的,手機中存儲的信息遠勝于手機本身的價值;但如果有人把手機偷走、搶走,那么這部手機對于獲得手機的人而言,就僅僅是一部二手手機的價值,你的損失遠遠大于掠奪者所能得到的好處。所有的損人利己行為,都會損失社會的財富。
第三種,損己利人。其結(jié)果是自己的財富減少,別人的財富增加。古代小說《鏡花緣》里曾經(jīng)有個《君子國》的故事:君子國的公民,人人都是君子,人人禮讓他人,寧可自己吃虧,不讓別人受苦,人人都是損己利人的典范。這樣的社會反而降低了效率,阻礙了經(jīng)濟的進步。可見,做好人做好事也必須有個“度”。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與財富的權(quán)利,有權(quán)保護自己應(yīng)得的利益。從這個角度而言,“自私”并不是絕對的不好。每個人都在嚴于律己的前提下,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去講自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才會有更大更快的進步。茅于軾教授舉過例子,坐飛機為什么會安全?因為飛行員除了履行他的工作職責外,他還要保障自身的安全,他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所有的乘客就都能夠安全。除非有“無私”到自己性命都可以不要的恐怖分子。所以,從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保護和滿足自己的角度而言,自私是對的。需要強調(diào)的是,我講的“自私”是利人利己的“自私”、利己不損人的“自私”——對你有好處,對我也有好處,而非損人利己的“自私”。
另外,所有自愿的扶貧救困,做慈善,雖然是自己的財富減少,別人的財富增加,但這是創(chuàng)造社會新財富的。因為同樣一塊錢在富人手中和在窮人手中表現(xiàn)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第四種,損人損己。其結(jié)果是別人的財富減少,自己的財富也減少。一個人為了報復(fù)他人,不惜違法傷害他人,結(jié)果自己身陷囹圄,這就是損人損己。我們必須極力避免。
我們的社會要增加財富,或者說我們要快樂地創(chuàng)造財富,只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情況是利人利己,就是發(fā)展自由貿(mào)易;第二種情況是自愿的損己利人,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適當做一點慈善,會增加社會財富。你的付出所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更有精神上的升華和愉悅。
我曾在即將寫完《普通百姓致富之路》時,去書店買了一本《富爸爸, 窮爸爸》來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我的觀點和羅伯特·清崎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用錢賺錢”。但我和他不同的是,我的觀點更適合中國國情,我主張通過利人利己創(chuàng)造新財富去賺錢。
致富的路徑千萬條,但創(chuàng)業(yè)和投資是其中兩條最主要的路徑。
對于上班族來說,由于時間、精力和資金的限制,創(chuàng)辦企業(yè)顯然不現(xiàn)實。最簡單的辦法是“用錢生錢”,學會依靠投資理財來增加財富。
要投資理財,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工薪階層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收入穩(wěn)定。除去日常消費和子女的教育投資外,收入有一定的剩余。如何把這些剩余的資金通過投資理財來產(chǎn)生最大的效益,實現(xiàn)滾雪球似的利潤增長,這是工薪族理財?shù)年P(guān)鍵。
我們來算一筆賬:對于一個三口之家來說,如果除去日常的消費和子女的教育投資外,每年純剩1萬元;如果能找到年利率為8%的長期投資機會,每年投入1萬元,零投整取,那么20年里共投入20萬元,卻可得到將近50萬元的結(jié)果,利潤是30萬元,平均年回報是15萬元,而且越往后回報越多。這就是復(fù)利的原理。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時間太長了,是的,作為普通的工薪族而言,財產(chǎn)的基數(shù)太小了,要翻倍只能靠時間。因此投資理財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投資理財就要學會把資本投資到最有效率的地方,也就是說投資到回報率最高的地方。如果自己有能力當老板,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自己沒有能力當老板,那么能與會投資的人合作當老板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這種機會也沒有時,那么將自己的錢借給值得信賴的老板,按市場行情收取利息也是一條生財之道。當然,如果要想得到12%以上的投資回報,那么你就要知道怎么去控制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