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掠奪性定價并非易事

自由經濟學 作者:(美)約翰·洛特


  

在談到如何維護壟斷力量時,人們談論最多,同時也是最邪惡的方法,就是運用掠奪性定價。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將大幅削減產品價格,使之低于生產成本,其目的往往是把競爭對手驅出市場。一個實行掠奪性定價的公司并不指望憑借經營優(yōu)勢取勝;相反,他們愿意付出短期虧損的代價來徹底打垮競爭對手。盡管掠奪性定價很少會嚴重到需要訴諸法庭的地步,但這種行為必定要引起關注。不妨以布朗·威廉姆森煙草公司(Brown & Williamson cigarette makers) 和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 為例:在20 世紀80 年代,兩者都因掠奪定價導致官司纏身。這些事件的曝光,讓這種廣為接受的錯誤觀念越偏越遠:只要感受到競爭對手的威脅,大企業(yè)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實行掠奪性定價。

這似乎可以說明,整個美國經濟并非以真正自由的市場競爭為基礎,而是建立在少數壟斷勢力的強大力量之上,他們憑借自身優(yōu)勢,限制其他企業(yè)進入市場,這樣就可以維護其壟斷勢力。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掠奪性定價這一策略本身就充滿矛盾,正是這些矛盾,削弱了競爭對手進入新興市場的動力。

對于壟斷者來說,即使是在有利條件下,實行掠奪性定價也并不容易。要真正發(fā)揮掠奪性定價的作用,企業(yè)不僅要大幅削價,還要在低價基礎上擴大產量。如果不能在低價基礎上擴大產量,企業(yè)就不可能達到從競爭對手那里掠奪銷售額的目的。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即使掠奪者成功地趕走了競爭對手,勝利果實也是短暫的。要補償實行掠奪性定價造成的損失,企業(yè)就必須在趕走對手之后,把價格提高到削價之前的水平。但是,一旦把價格提升到這么高的水平,就必然會吸引新公司進入,這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削弱掠奪者的新價格。于是,為了趕走新競爭對手,掠奪者就只能再次大幅度削價。如此這般地在漲價和降價之間來回折騰,對掠奪者而言幾乎沒有好處。

除此之外,由于掠奪者必須通過擴大產量以支持其低價,因此,掠奪性定價帶來的損失,很容易超過隨后通過壟斷價格實現的利潤。事實上,掠奪者的損失往往要超過被驅逐公司所遭受的損失。

實際上,早在130 年前,著名的斂財大亨杰·古爾德(Jay Gould) 所采用的策略,就足以讓掠奪性定價不攻自破。這種根本不需要與掠奪公司針鋒相對的方法充分證明,價格掠奪并不容易,也很少成功。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為了抑制西部聯盟公司(Western Union) 在當時電報行業(yè)內的主宰地位,古爾德賣空西部聯盟股票。按照他的策略,首先從證券公司經紀人手中借入西部聯盟股票,并把它們賣出,之后再回購這些股票,返還給證券公司。在賣空一家公司股票之時,我們可以肯定,股價將低于借入并賣出時的價格,隨后,當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時再按低價買進,這樣,就可以“空手套白狼”,把買賣差價揣入自己腰包。在這個例子中,古爾德首先賣空西部聯盟股票,然后再組建自己的電報公司與之對峙,等到西部聯盟股價下跌的時候再趁火打劫。僅僅憑股票交易,古爾德和他的合作伙伴們就賺到了100 萬美元。在19 世紀80 年代,這筆生意絕非小數?! ?/p>

這種策略對掠奪者有雙重抑制作用。如果一個掠奪者能夠讓所有人確信:它將不惜一切代價趕走敢于進入本市場的其他任何企業(yè),那么實際上,掠奪者恰恰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因為人們都相信它愿意承受極大的損失進行阻撓,所以根本沒有誰會考慮

進入其所在的市場。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一策略將阻止其他企業(yè)進入,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潛在競爭對手反而獲得了足夠動力進入這個市場,因為他們僅僅憑賣空掠奪者股票的方式,就可以賺到額外現金。掠奪者因為新公司的進入和價格削減所遭受的損失越大,新公司因掠奪者股價下跌而獲得的利潤就越高。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掠奪者為驅趕競爭對手所承受的損失越大,

新公司進入市場的利潤就越高。換句話說,旨在通過掠奪性定價獲利

的策略,反而讓掠奪者必定失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