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上的大多數(shù)領導者都沒能從之前的事件中吸取教訓。當然,也有一些例外。他們的高風險策略和過度使用金融杠桿的做法隨著他們的薪酬水平一路升級,并在2007年達到頂峰。那些陷入困境的公司,比如說貝爾斯登公司、AIG、雷曼兄弟、鄉(xiāng)間金融、房利美、房地美、美林公司、花旗銀行、美聯(lián)銀行和UBS等的領導者們,都沒能看清危機即將到來,以至根本無法通過及時調(diào)整來拯救公司。
由于沒有來自政府部門的任何限制,這些投機者們愈加瘋狂,直到美妙的音樂戛然而止——全球經(jīng)濟隨即崩潰。根據(jù)政府監(jiān)管專家馬丁·李普頓(Martin Lipton)和杰·洛什(Jay Lorsch)的說法,“股東權力過大是導致管理者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的根本原因,因此才導致了現(xiàn)在的這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和瘋狂追求短期效益之間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正如“奧馬哈圣人”沃倫·巴菲特所說的那樣,“只有當潮水退去時,人們才能看清誰在裸泳”??紤]到巴菲特所取得的成就,我很難理解為什么大多數(shù)投資者都沒能聽從他所提出的長期投資、價值分析、不要過于復雜等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投資策略。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jīng)說過,“領導的重點不在于特權、頭銜或金錢。領導是一種責任”。可讓我感到震驚的是,當危機爆發(fā)時,雖然成百上千萬人因此失業(yè),數(shù)以萬億計的財產(chǎn)憑空蒸發(fā),卻很少有領導者愿意站出來承擔責任。
有些失敗的領導者仍然在抵賴,他們拒絕為自己公司的崩塌承擔任何責任。貝爾斯登前任CEO阿蘭·施瓦茨(Alan Schwartz)告訴《紐約時報》記者:“回頭看看,就算知道要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又有什么辦法來避免這場危機呢?我還是不可能想出任何辦法來做出任何改變?!崩茁值蹸EO理查德·富爾德則認為:“我每天晚上都在問自己,我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嗎?我所有這些決定都是根據(jù)我所掌握的信息做出的?!?/p>
施瓦茨和富爾德根本不愿意坦誠地分析自己在這些失敗中的責任。想想看,不要說是這么大的問題,就算是在一些小事上出現(xiàn)失誤,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嗎?事實上,施瓦茨和富爾德是在推卸自己作為領導者的責任。
在2009年4月對機構投資委員會發(fā)表的演講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把視野放得更加開闊。他宣稱,金融機構的一些做法加速了當前的這場經(jīng)濟崩潰,“金融機構應當對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健康負起責任。我們需要一個健康、運行良好的系統(tǒng),但我們大家都沒有去思考當今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利于公眾的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