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的“認同”:它是指一種心理需求和行動。出于交際或其他方面的需要,人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向別人尋求親近感和歸屬感。這一點就很容易使人在交際中暴露出弱點,給人以可乘之機。
宏宇在公司的人緣非常好,不管什么類型的人,都喜歡和他一起喝酒聊天。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他的職場發(fā)展大大加分。那么,宏宇究竟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一天和同伴吃午飯的時候,宏宇說出了這個秘密:那就是,多揣摩交際對象的心理。
宏宇舉了個例子——“大劉手機壞了,他要買手機,來征求我的意見,看看買什么樣的好?!?/p>
“此前大劉已經(jīng)好幾次向我說了關于智能手機的問題,每一次都顯得神采奕奕、興趣盎然。于是我就猜出,大劉非常喜歡智能手機,他的目標可能也就是這種機型。所以,當他最后來詢問我的意見時,我向他推薦3G智能手機。大劉為人不夠果斷,所以如果我能夠按照他的心意給他一個肯定的支持,那么他一定會對我好感倍增,以后有事情也會多與我商量。這樣一來二去我倆的關系自然就很好。”
聽完了宏宇的話,大家恍然大悟?!爱斎?,揣摩別人心理不是讓你人云亦云。如果你認同對方的觀點,那就不妨和他多聊一些;反之,你就做一名忠實的聽眾好了。反正誰也不會討厭一名傾聽者的……”最后,宏宇這樣笑著總結。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雖然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朋友、同事和其他交際對象都看做敵人,但揣摩對方的心理,做到“對癥下藥”,進而引起他的感情共鳴和認同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揣摩他人心理不能“走火入魔”,更不能處處顯得“未卜先知”。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有一位朋友非常善于揣摩人心,往往你想做什么、說什么,這位朋友都能預先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在你做好某件事后,他會非常得意地會心一笑:“早知道你會這樣……”聽了這話,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在他眼里就是個白癡,半點成就感都沒有,就像被當頭潑了一盆涼水呢?
所有人都希望別人能夠做出與自己心意相符合的言辭和舉動,這是人類心理共鳴的需要;但與此同時,天然的自我防衛(wèi)心理又使得人們對揣摩自己心理的人保持著足夠的戒心。在人的潛意識里,揣摩心理往往會被人是一種暗藏的攻擊性行為,尤其是在對方并不希望自己的心底秘密被人猜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所以,在揣摩對方心理時,把握好分寸,掌握好自己的“結果外露”程度非常重要。
善于揣摩別人心理的人往往可以在交際場上長袖善舞,但追求認同而過于從眾卻大可不必。我們需要的是在從眾心理中引發(fā)你對揣摩別人內心世界方法的重視,而不是讓你盲目地為了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的立場。掌握好這個度,非常重要!
吸引力智慧絮語
能夠與別人的想法相契合會讓你的吸引力大增,但同樣像前面所說的,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契合,也會讓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大大受損。那么具體我們應該怎么表現(xiàn)這種契合才更符合對方的心理需求呢?關鍵的一點在于“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地展現(xiàn)你的契合其實并不難。許多人都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未卜先知”的本領,殊不知這種“賣弄”不但不會給你的交際贏得加分,相反還會讓別人對你更加反感。猜透別人的心思,及時調整自己的應對態(tài)度,而不是隨聲附和或者大肆張揚,這樣你就能在交際中占據(jù)優(yōu)勢!
03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人人都有吸引力
在《吸引力法則》一書中,有這樣一句箴言:“不可能通常會變成可能,因為一些人敢于相信它是可能的。過去的偉大發(fā)明都是那些比他人更有信心的人開創(chuàng)出來的,他們的信念強烈地刺激著他們的行動、學習、思想和努力。當信念通過工作而得到支持時,它就會帶來可觀的成果。”從這段話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