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9到1913年,美國銀團一直是摩根與中國的所有交易的紐帶。它的駐中國代表是威拉德?迪克曼?斯特雷特,摩根銀行歷史上的一位最果敢、最愛冒險的人物。斯特雷特的一生就像一部驚險的間諜小說。從康乃爾大學畢業(yè)后,他在位于北京的帝國海關局任職,這期間學習了漢語。1904年,他赴日為路透社和美聯(lián)社報道日俄戰(zhàn)事。當年的一位朋友這樣描述他:“高個子,棕紅色的頭發(fā),極為坦率,風度翩翩?!痹陧n國漢城報道期間,他在一次吃飯時碰到了愛德華?哈里曼,這次會面改變了他的生活。哈里曼當時已控制了聯(lián)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太平洋郵輪公司,這在他看來是當時環(huán)球運輸系統(tǒng)中首要的兩條腿。他聘用斯特雷特這個熱情的年輕人去贏得關鍵的中國鐵路的連接權。1906年,特迪?羅斯福邀請斯特雷特去白宮,說他正簽約招聘常青藤聯(lián)合會的聰明年輕的大學生,把他們分配到美國國務院的外事處,為美國的海外公司招徠生意。為援助哈里曼的事業(yè),羅斯福派年僅20出頭的斯特雷特出任美國駐滿洲最繁忙的鐵路中心——沈陽的總領事。他是當時長城以北唯一的國務院代表。
當時,滿洲被繪聲繪色地描述為亞洲的斗雞場,日俄在此爭奪利益,歐洲列強爭奪勢力。最能從這個浪漫的交通樞紐中品嘗出滋味的莫過于威拉德?斯特雷特了。他是率直的帝國主義者和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的難以想象的混合體,他認為美國的金融家們是對抗日俄蠶食滿洲的緩沖器。他給美元外交披上了一層利他主義的外衣,并認為外國金融家之間的團結(jié),可以防止任何一國單獨剝削中國。這種論點最終被戳穿了——它無非是美國利己的欺人之談。但斯特雷特年輕、熱心,很容易相信自己濟世救人的使命。
作為滿清朝廷官員的密友,他有著詩人的敏感。他用水彩勾勒出街上一排排的小販,為一本介紹中國的書籍插圖。他一邊彈撥著吉他,一邊吟唱著吉普林調(diào)的抒情歌。他喜歡帝國征服的主題。他的信札娓娓描繪出了異國的形象,說中國是“世界政治的風暴中心”,在這里“差不多人人都是間諜,都在監(jiān)視著自己以外的人”。1909年,他遇見了美國的最為富有的女繼承人之一——多蘿西?惠特尼,兩年后他們訂了婚。她是威廉?惠特尼的孤女。威廉?惠特尼是前海軍部長,做煙草、鐵道運輸和汽車生意,炒股發(fā)了財。他的女兒繼承了700萬美元。她新近當上了紐約女青年會的會長,在中國旅游時遇上了斯特雷特。她野性、浪漫,在這點上他倆正好相配。她回憶起他們在北京“黃昏時沿著城墻散步,眺望著遠山在夕陽映襯下泛著的柔光”。多蘿西和威拉德?斯特雷特這對夫婦將以好萊塢文雅的鬧劇方式冷冷淡淡地度過中國革命的動蕩歲月。
1909年,斯特雷特被任命為美國銀行集團的代表。他充滿著青春的理想主義,因此他在銀行集團里的所見所聞使他深感不安。1910年夏天,他在華爾街23號工作,他認為這個號碼是個好兆頭,因為這個門牌號的數(shù)字與多蘿西的生日是一樣的。然而當他看到摩根銀行居然對國務院指手畫腳,不禁愕然。戴維森可能對政府的控制感到憤慨,但斯特雷特則不然。皮爾龐特指示戴維森:“你不妨說清楚,我們同美國政府討論時是想與〔國務卿〕而不是〔助理國務卿〕討論?!?2斯特雷特對此譏諷道:“不難看出這個國家的真正權力何在?!?3皮爾龐特如此專橫,或許是因為國務卿是菲蘭德?諾克斯。作為羅斯福手下的司法部長,諾克斯曾起訴北方證券公司。每當諾克斯想與美國銀行集團交談時,他總是盡職地親臨華爾街23號。
1910年,這項對華事業(yè)的貸款已超出了鐵路的范圍,它貸給中國一筆5000萬美元的巨款,用于中國的幣制改革。威拉德激動地把這筆新貸款告訴多蘿西:“這是歷史……而且是偉大的歷史——對一個帝國的策略?!敝袊司芙^接受關于需要一位西方顧問做中國財政新督察的條款。作為妥協(xié),一名荷蘭人被不聲不響地安插到這個職位上。1911年,斯特雷特和英國、法國、德國的代表一起,與中國官員簽訂了這筆貸款。威拉德激動地寫信告訴多蘿西:“這筆貸款已安排妥當,這樣我們實際上規(guī)定了中國幣制改革的條件。你掌握著操縱大權,為一個4億人口的國家制定了第一個真正健全的金融體系,想一想,這的確是一項事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