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中醫(yī)學與人類生命的密切關系
現(xiàn)代科學無法證明中醫(yī)學,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
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一個觀念,認為凡是科學的都是絕對正確的。當現(xiàn)代科學無法證明中醫(yī)學時,人們常常聯(lián)想到對與錯,而且肯定地認為現(xiàn)代科學正確而中醫(yī)錯誤,于是有了“中醫(yī)現(xiàn)代化”的謬論。這也不能怪大家,從我們上小學起,老師就在反復說明這個結論,原子彈、計算機、航天飛機等等科學成果,也在強烈震撼著人們的大腦。久而久之,它成了一種思維模式,最后變成了一種凌駕于世界之上的尺度,人們用它去丈量整個世界。當科學變成一種尺度的時候,它就如自己給自己劃了一個圈子。
說到圈子,我想起了孫悟空。
《西游記》里有這樣一段描寫:孫悟空要外出公干,但又不放心師傅和師弟們的安全,于是用如意金箍棒在地上劃了一個圈,然后對唐僧說:你們千萬不要走出這個圈子,我保證平安無事。唐僧雖然有些蠢,但還算個本分人,安心待在圈子里一心念佛。那豬八戒就不信這個邪,因為他看不出這圈里圈外有什么區(qū)別,美女一招手,早把猴哥的囑咐忘到了瓜國,樂巔巔沖出了圈子,結果當然是壞了孫大圣的苦心安排。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孫悟空的圈。其實在圈里的人,可能屬豬八戒最聰明,因為他看出了圈里圈外都是一樣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圈里是土地,圈外還是土地,不同的是一個在弧線里一個在弧線外而已。這個圈的作用也不像孫悟空講得那樣邪乎,假設如來佛來了,那這個圈又有什么用呢?
現(xiàn)代科學也用筆劃了一個圈,然后說:你們聽著,凡是被這個圈子圈定的范圍內(nèi)都是科學,在這個圈里,你就能長命百歲;反之,圈外都是偽科學,是會害死人的。聽從的人就像是那傻傻的唐僧,一輩子不敢出此圈,當然也不會有故事發(fā)生;不聽的人就像那瘋瘋癲癲的豬八戒,總被圈外的事物勾引,結果故事不斷。
常言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以前,我們對科學如此武斷的做法并不在意,誰都有“王婆賣瓜”的時候。可現(xiàn)在我們覺得有點別扭,因為一劃圈,就將中醫(yī)學劃到了圈外,這可不是“王婆賣瓜”了,而是一棍子打死,性質(zhì)變了。
所以我們斗膽問一聲:科學是什么東西?科學以外又是什么?
如果我們還有一點實事求是的精神,或者說如果我們還有一點科學的精神,那么,就應該承認這樣一個現(xiàn)實:科學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盡善盡美,今天的科學其實是先天不足的畸形胎兒,是一個由偏見、誤解、固執(zhí)、狂妄堆砌而成的高塔,表面看似很堅固,其實謬誤百出,搖搖欲墜。
也許有人覺得此話刺耳,那是因為我們迷信科學,但歷史也在證明,迷信者一般都是瞎子,甚至是傻子。因為迷信者已經(jīng)將思維的權力交給了迷信對象,并情愿從迷信對象那里拿來一副有色眼鏡。
不論我們是否愿意承認,人這種動物其實是天生懶惰的,凡事追求簡單,比如說,人人都想死后上天堂,不想下地獄,可又不思進取,所以浩瀚的佛經(jīng)最后成了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有些人甚至覺得這也太復雜了,又省略了兩個字成了“阿彌陀佛”,只要念上一聲,就頂如將佛教經(jīng)典看了一遍,難道這不是懶惰的表現(xiàn)嗎?現(xiàn)代的人更是如此,所以傻瓜設計成了潮流,你不需要學習,只要會按電鈕就行了。
人們懶惰的天性,很容易造成迷信和崇拜,而這兩種東西最容易產(chǎn)生排斥,歷史上最殘酷的戰(zhàn)爭都是宗教戰(zhàn)爭,道理就是如此。所以,我們最好還是有一個平常人的心態(tài),科學也是可以批判的。
我們批判科學是基于以下兩個事實:第一,人類認識的基點是感覺器官,而人的感覺器官則先天不足,它常常提供一些假象,并影響我們的認識結果。第二,我們所認識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本身,而是我們整理事實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一直相信的客觀事實,其實并不是真實的,它只是認識方法能夠告訴我們的事實,假如這個方法有誤,或者不全面,那么結論必然不會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