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句:“十山九無頭,官至三品休?!?
俗話說:“官到尚書吏到部,人到討飯盡了頭。”又說:“十山九無頭,官至三品休?!比肥莻€多大的官?各個朝代不一樣,大致在尚書和侍郎之間(折合成現(xiàn)代的職級,尚書相當于正部級,侍郎相當于副部級)。譬如,隋代的六部尚書都是正三品,侍郎則只有吏部侍郎是正四品,而戶、禮、工、刑、兵五部侍郎都是從五品。唐代的六部尚書都是正三品,侍郎則只有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而戶、禮、工、刑、兵五部侍郎都是正四品下,六部二十四司郎中都是從五品上。金代的六部尚書都是正三品,侍郎一律是正四品。明初沿用元制,到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銷中書省并廢除丞相職務,六部職權大大提高,成為直接向皇帝負責的中央最高一級行政機關,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而左右侍郎都是正三品。張岱《夜航船·選舉部·官制》對明代的正從九品官列了一張明細表,謹錄一、二、三品如后:“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左右都督。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正二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書,都御史,都督僉事,正留守,都指揮使,襲封衍圣公。從二品:布政使,都指揮使同知。正三品:太子賓客,侍郎,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詹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都指揮僉事,指揮使。從三品:光祿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苑馬寺卿,參政,都轉運鹽使,留守司指揮同知,宣慰使。”看一看,比一比,就知道三品官也不是誰都可以搞到的。俗話說:“望山跑死馬,望魚饞死人。”官場亦如是。倘一級一級不停地往上竄,哪里是個盡頭!
第五句:“官場如唱戲,你來我就去?!?
明·湯顯祖《牡丹亭·虜諜》:“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彼自捯舱f:“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朝不用那朝的人?!惫賵隼镉肋h有興替,有斗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你方唱罷我登臨。俗話說:“官場如戲,官場無義?!庇终f:“官場如唱戲,你來我就去。”如果你來我去的“去”是履新高就,那自然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如若這個“去”是告別官場,告老還家,從此黃鶴一去不復返,那就會生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慨嘆。所以俗話說:“官難離堂,兒難離娘。”又說:“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還有一些官人,在其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段,是在“全心全意”地為他人設置障礙,制造困難;他們似乎覺得這樣很有快感,很有成就感噢!然而,這種人一旦下臺,威風不再,血債血還,晚景往往十分悲慘。因而他們更加貪權戀棧,非??謶挚吹较屡_落幕的那一天!
第六句:“官情薄如紙,心事亂如麻?!?
官場中人,多是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俗諺云:“官情長,私情短?!惫僭谖唬樯钌?,熱嗡嗡,鬧哄哄;官下臺,情何如?義何在?古得拜!即使你一手提拔的人,從前是公堂受爵,私室謝恩;而今你的尊臀剛離開位子三分鐘,他便沒了蹤影。俗話說:“官在殷勤在,官丟奚落來。”又說:“官情薄如紙,心事亂如麻?!毙纬煞床钭畲蟮氖牵肮倌镒铀懒藵M街白,官人死了沒人抬”,“將軍狗死人吊孝,將軍死后沒人埋”。
第七句:“好好開花好好謝?!?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吟唱的《葬花詞》,頭一句:“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末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不知怎的,每讀到這兩句,我就會想到俗話所說的“官滿如花謝”。記得前些年讀《黃帝內經》,令我非常吃驚的是,“精神內傷”竟是官場失意所致?!饵S帝內經·素問·疏五過論篇》:“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封君敗傷,及欲侯王,故貴脫勢,雖不中斜,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后貧,雖不傷斜,皮焦筋屈,痿躄為攣,醫(yī)不能嚴,不能動神,外為柔弱,亂至失常,并不能移,則醫(yī)事不行。”清代大醫(yī)家張志聰注:“封君敗傷,故貴脫勢,及欲侯王而不可得,此憂患緣于內,是以精神內傷。《靈樞經》曰憂恐忿怒傷氣,是三者皆不能守而失其常矣?!币驗閬G官,竟至于“內傷”,竟至于“失常”,從而丟了性命。這個官字,可謂誤盡蒼生矣!其實,花開即有花謝日,上場必有下場時。既然是“官滿如花謝”,那就要“好好開花好好謝”。不過,非上上智,無了了心。只有在風疾雨狂時,立得住才見腳跟;每處于花繁柳密處,放得下方顯胸襟。孔子對沒有位置,悠然而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泵献訉κノ恢茫瑸t灑而道:“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飲食·健康〗
◆頭伏里的西瓜賽人參
數伏天里吃啥好?諺云:“頭伏餃子末伏面。”又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辈贿^,數伏天里吃得最多的大概要數西瓜了。俗話說:“夏食西瓜,餓死醫(yī)家?!庇终f:“頭伏里的西瓜賽人參,二伏里的西瓜賽麻糝?!保榴R按:麻糝,用胡麻、芝麻等種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軋成一種厚約寸余、直徑尺許的圓形硬餅。麻糝砸碎后可以喂牛,是上好的飼料。我們小時候常常偷吃牛槽里的麻糝,粗礪,堅硬,味道苦澀,然而又隱約有一股油香味兒。)西瓜的含水量高達94%,在所有水果中天然營養(yǎng)汁含量居首位,是消暑解熱的最佳果品。據說西瓜原產非洲,到五代時才開始引入我國種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西瓜》:“按胡嶠《陷虜記》言,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則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亦甜瓜之類也。二月下種,蔓生,花、葉皆如甜瓜。七八月實熟(牧馬按:現(xiàn)在各地西瓜的種植和收獲時間不盡相同,早熟品種在夏至及小暑前后--即農歷五月中下旬到六月初便大批上市),有圍及徑尺者,長至二尺者。其棱或有或無,其色或青或綠,其瓤或白或紅,紅者味尤勝;其子或黃或紅,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其味有甘,有淡,有酸,酸者為下。瓜瓤【氣味】甘,淡,寒,無毒。多食作吐利,胃弱者不可食。同油餅食,損脾。按《延壽書》云:北人稟厚,食之猶慣;南人稟薄,多食易至霍亂,冷病終身也。又按《相感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氣。以瓜劃破,曝日中,少頃食,即冷如水也。【主治】消煩止渴,解暑熱,療喉痹,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含汁,治口瘡?!景l(fā)明】西瓜性寒解熱,有天生白虎湯之號。然亦不宜多食。西瓜、甜瓜皆屬生冷。世俗以為醍醐灌頂,甘露灑心,取其一時之快,不知其傷脾助濕之害也。真西山衛(wèi)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飧,免致秋來成瘧痢’是也。又李鵬飛《延壽書》云:‘防州太守陳逢原,避暑食瓜過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舉動。遇商助教療之,乃愈。’”關于西瓜不宜吃得過多,俗話也說:“西瓜祛暑,多食傷氣?!庇终f:“西瓜黃香梨,多吃壞肚皮?!薄侗静菥V目》還講到西瓜皮的藥用價值:“皮【氣味】甘,涼,無毒?!局髦巍靠?、舌、唇內生瘡,燒研噙之。食瓜過傷,瓜皮煎湯解之。諸瓜皆同。”據我所知,西瓜皮還可以防治痱子。我常在夏夜吃完西瓜之后,用小勺將瓜皮刮干凈,切成小塊兒擦拭身體,冰涼透肌,感覺特爽;半個小時后再沖個熱水澡,即使是三伏天里也不起痱子。如果已經長了痱子,亦可用瓜皮(最好是冰過的西瓜)反復擦拭患處,兩三次后即愈,效果奇好。
(2007年7月15日,即農歷丁亥年六月初二,頭伏第一天)
(官滿如花謝配圖一:戴上你言不由衷……配圖二:戲唱完了還不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