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親遮眼(1)

母親詞典 作者:李建永


◆做天難做四月天

《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笔钦f農(nóng)歷四月剛進(jìn)入夏天,到六月才步入酷暑。按理說,此時的天氣,不熱不寒,是個令人舒服的時節(jié)。然而四月正是農(nóng)忙季節(jié),莊戶人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對天氣的要求各有不同。俗諺云:“做天莫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秧要日頭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币舱f:“做天難做三月半,秧要溫和麥要寒,種田郎君要時雨,采桑娘子要晴天?!钡拇_,老天很難盡遂人愿。就說是刮一場風(fēng)吧,“丈夫在外面揚場嫌風(fēng)小哩,老婆在家里糊窗子嫌風(fēng)大哩”--這風(fēng),讓老天爺如何個刮法兒?所以俗話說:“若要人人都喜歡,一家門口一個天!”

〖人情·物理〗

◆打兒自疼

《詩》云:“載色載笑,匪怒伊教?!边@是古人提倡的一種最理想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不過,現(xiàn)實跟理想永遠(yuǎn)是有距離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始終堅持做到“微笑教育”的家長,恐怕比例不會太高吧?諺云:“大家禮義教子弟,小家兇惡訓(xùn)兒郎。”其實“大家”有時也免不了“兇惡訓(xùn)兒郎”。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教子》:“王大司馬(牧馬按:北齊·梁車騎大將軍、太尉王僧辯,字君才)母魏夫人,性甚嚴(yán)正。王在湓城時,為三千人將,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梁元帝時,有一學(xué)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終年譽(yù)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飾,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擇,為周逖抽腸釁鼓云?!眹?yán)教與寵溺之利弊,不言自明。故俗諺云:“寵子如殺子?!庇衷疲骸按饶付鄶??!?

我的母親屬于“小家型”。她老人家一貫遵奉“打成的孝子,慣成的忤逆”之古訓(xùn)。并經(jīng)常說:“打的親,罵的愛,不打不罵皮肉外。”還說:“打也親,罵也親,自己的兒女自然親。”對于這幾則“母訓(xùn)”,在下我是領(lǐng)受得最多,也感受得最深。我的父母養(yǎng)育了我姐和我們兄弟四個--一共五個孩子,我姐和其他兄弟們加起來所挨的打,也沒有我一人挨打的十分之一。我的父親自小是個孤兒,對兒女們咋疼都疼不夠,哪里舍得打呢。我姐一生只在兩歲的時候挨過父親一巴掌,至今說起來還像是中了一個大獎,光榮得什么似的;二哥和四弟一生也只挨過父親一兩巴掌,這在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晌揖筒灰粯恿?,僅父母聯(lián)手“混合雙打”一個整天的挨揍記錄,就有四五次之多。尤其我那性氣暴烈的母親,對我是“打了不過癮,殺了又過分”,面對無限淘氣的我,拳頭、巴掌外加笤帚把、掃帚把、鞋底、鞭子、樹梢、攪火棍、搟面杖等等,幾乎把能動用的“刑具”全都使上了。用母親的話來說,我那時是“三天不打,上房搬磚揭瓦;一天一頓,歡喜不盡”!這也正是我十來歲以前的“挨揍生涯”的真實寫照。當(dāng)然,我那時也并非完全像孔夫子的學(xué)生曾參那樣,讓他老子曾皙(也是孔子的學(xué)生)用棍子揍得昏過去;而是基本奉行“小箠則待,大杖則逃”方針,故十有八九是溜之大吉了的。長大以后,我多年來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年春節(jié)回家過年,一大家人盤腿圍坐在土炕上拉家常,說著說著,就會說到我小時候淘氣挨打的“先進(jìn)事跡”上。四弟總是當(dāng)著侄兒們的面出我的“洋相”,故意問母親:“媽,您說說,為啥我三哥總是挨打?”母親也總是笑著說:“那會兒,就數(shù)他淘,就數(shù)他不聽話哩?!庇浀糜幸荒?,四弟又問母親“我三哥為啥總挨打”這個老問題時,母親含著淚說:“打兒自疼哩。打在他的筋上,記在他的心上。為啥打他?就為他成人哩!”我們兄弟幾個連同子侄們一下子都說不出話來,每個人都低著頭默默地流下了眼淚。

◆親遮眼

親字的本意,指最親近、最親密的人;亦引申為親近、親密的行為和感情?!墩f文》:“親(親的繁體字),至也。從見,親聲。”《說文·徐鍇系傳》:“親,密至也?!薄抖Y記·奔喪》有“始聞親喪”,鄭玄注:“親,父母也?!薄抖Y記·祭義》有“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長始,教民順也”,鄭玄注:“親、長,父兄也?!薄秶Z·周語》有“愛親”,韋昭注:“親,六親也?!薄洞蟠鞫Y記·主言》有“上之親下也如腹心”,王聘珍解詁:“親,愛也?!薄缎⒔?jīng)·孝經(jīng)序》有“親譽(yù)益著”,邢昺疏:“慈愛之心曰親?!彼自捳f:“人親骨肉香?!庇终f:“親的是兒,熱的是女?!闭驗橹劣H的人兒既親且香,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親顧親顧,過分關(guān)顧”的不正常現(xiàn)象。俗話說:“刺猬說它兒子光,屎克郎說它閨女香?!庇终f:“親人眼里有隱壁?!边@種以感情遮蔽理性,將愿望等同現(xiàn)實的社會心理現(xiàn)象,老話稱之為“親遮眼”?!俄n非子·說林下》有一個故事:“鄭人有一子將宦,謂其家曰:‘必筑壞墻,是不善人將竊?!湎锶艘嘣啤2粫r筑,而人果竊之。以其子為智,以巷人告者為盜。”“墻卑來盜”是再平凡不過的常識了,更何況是墻壞了呢?可是,在“鄭人”看來,由自己的兒子說出來,就是智慧的、有遠(yuǎn)見的;盡管“巷人”與他兒子說的是同樣的話,然而不僅不是智慧的、有遠(yuǎn)見的,反倒成了最大的盜竊嫌疑人。這就是“親疏之別”。《尸子·廣澤》講過:“語曰:‘莫知其子之惡也。’非智損也,愛掩之也?!彼^“愛掩之”,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親遮眼”吧?其實,有點兒理性的人都應(yīng)該明白:即使是親人,也要知道他的短處;即使是仇人,也要看到他的長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