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藥對方,一口湯
據傳說,藥最早始于神農嘗百草?!兑购酱ぞ帕鞑俊罚骸吧褶r氏贊:仰惟神農,植藝五谷,斯民有生,以化以育;慮及夭傷,復嘗草木,民到于今,悉沾其福?!薄渡褶r經》曰:“上藥養(yǎng)命:謂五石之煉形,五芝之延年也;中藥養(yǎng)性:謂合歡之蠲忿,萱草之忘憂也;下藥治?。褐^大黃之除實,當歸之止痛也?!薄吨芏Y·天官·食醫(yī)》:“凡藥,以酸養(yǎng)骨,以辛養(yǎng)筋,以咸養(yǎng)脈,以苦養(yǎng)氣,以甘養(yǎng)肉,以滑養(yǎng)竅?!睋墩f文》講:“藥(藥),治病草。從艸,樂聲?!薄都本推酚小搬樉暮退幹鹑バ啊敝?,顏師古注曰:“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為藥?!彼自挸Uf:“人有四百四病,藥有八百八味?!倍鴮嶋H上,中藥的種類遠不止八百八味。僅藥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就記載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等十六綱六十二目共1892種藥物。據宋·普濟輯錄之《五燈會元》講:“文殊菩薩一日令善財采藥,曰:‘是藥者采將來?!曝敱橛^大地,無不是藥,卻來白曰:‘無有不是藥者?!庠唬骸撬幷卟蓪??!曝斔煊诘厣夏橐磺o草,度與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眾曰:‘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弊怨庞盟幦缗疟缄?,把一服藥中的各味藥分為“君臣佐使”,主藥為“君”,輔藥為“臣”,與君臣相反而成者為“佐”,導藥使之與病相遇者為“使”。據《周書·列傳·藝術》載,北周時期的大醫(yī)學家姚僧垣有一個“姚劑三解”的故事:“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請僧垣省疾。乃曰:‘自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腳緩縱,不復自持?!珵樵\脈,處湯三劑。穆初服一劑,上縛即解;次服一劑,中縛復解;又服一劑,三縛悉除。而兩腳疼痹,猶自攣弱。更為合散一劑,稍得屈申。僧垣曰:‘終待霜降,此患當愈。’及至九月,遂能起行?!庇盟幍年P鍵是因病制宜,對癥下藥。諺云:“藥對如開鎖。”又說:“藥對方,一口湯;不對方,一水缸?!边€說:“藥不投方,哪怕車載船裝;藥若投方,只要一碗苦湯。”從古及今,富人愛“補”,窮人愛“卜”,即所謂“富不離藥罐,窮不離卦攤”。然而,是藥三分毒,倘平白無故老吃補藥,沒準真會補出什么病來。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中的男主角西門慶,其本人就是一個開生藥鋪的老板,然而這個在黑白兩道都很吃得開的青皮流氓,他的小命居然是死在亂用“胡僧藥”上。俗話說得好:“一味藥,一個性;亂服藥,要了命。”又說:“藥好哪如不得病,錢多也難保人命?!辈⒄f:“十藥九毒,有三分奈何誰服?”
◆小兒無詐病
俗諺云:“小兒不蹦,必定有病?!庇终f:“小孩無假,沒病就耍?!边€說:“小兒無詐病。”一般的孩子,在半歲至一歲斷開母乳之后,一直到三歲之前,會進入一段較為頻繁的“鬧病期”。其實,“鬧病”是小孩兒生長和成長所必需的一份經歷,也是生長和成長所必然要付出的代價。俗話說:“小人人,病一回,大一回,長一回心眼兒?!庇终f:“小孩子能擔十分病?!睂τ谧龈改傅膩碚f,當然是盡可能讓孩子避免生病為好。對此,為人父母者在兩個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一是食(包括喂奶),要給孩子多餐少食;二是衣,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更不要把孩子包裹得太嚴實。小孩子不知道饑飽和冷暖,吃得太撐了,或者捂得太厚太嚴,就會上火?!盎鹗遣∫?,風是病根”,小孩子一旦上火,就容易著涼感冒,發(fā)燒生病。所以老輩人常說:“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又說:“小孩兒耐冷,醬盒兒耐凍。”還說:“日曬風刮,鋼鐵娃娃?!?
(2007年4月19日,即農歷丁亥年三月初三,三月三,古稱上巳節(jié))
(錢刀利手配圖一:本官不愛財……配圖二:三個錢的不跟兩個錢的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