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風俗〗
◆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
諺云:“二八月,亂穿衣?!比欢?,跨進農(nóng)歷三月,天氣立馬放暖,人們紛紛“脫了寒衣?lián)Q單衫”。俗話說,“三月三,零鞋單布衫”,“三月三,行人把衣?lián)?,“過了三月三,紅纓涼帽單布衫”,“三月三,穿衫衫,不穿衫衫是憨憨”,等等。的確,天暖了,衣?lián)Q了,捂了一冬一春的身體,也該清潔一番了。清潔近于圣潔。據(jù)《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睗h·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又據(jù)《論語·先進》:“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睎|漢·蔡邕《月令章句》:“《論語》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于水溪,蓋出于此也?!薄叭律纤取奔粗干纤裙?jié),漢代以前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魏晉以后定三月三日為上巳,也叫重三。唐·張說有詩:“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據(jù)《后漢書·禮儀志》:“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苯e,同“潔”;疢,讀如“襯”,指疾病。晉·王羲之《蘭亭序》云:“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禊,潔也,于水上盥潔,乃古人祓除不祥之祭。宋·裴骃《史記集解》引徐廣曰:“三月上巳,臨水祓除謂之禊。”《南齊書·禮儀志》:“三月三日曲水會,古禊祭也……舊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姑洗絜之也。巳者,祉也,言祈介祉也?!敝劣谏纤裙?jié)為什么選擇三月三這一天?我個人的看法是,由于祓禊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是臨流沐浴,而露天沐浴必待天氣放暖。按照五行之說,巳日為火日;同樣,三為離,離為火,重三又是雙火,所以就把三月三確定為上巳節(jié)。上巳節(jié)這一天的活動內(nèi)容,有臨水祓禊、流觴雅集、游春踏青等。晉·陸機《三月三日》詩:“元吉隆初巳,濯穢游黃河?!碧啤⑸淘姡骸疤で嗫粗窆布哑?,春水青山祓禊詞。獨坐郵亭心欲醉,櫻桃落盡暮愁時?!彼巍り愒煸姡骸叭思异鸶偱首?,刺史春游正此時。羯鼓聲中花作錦,壺籌多處酒為池?!痹ね鯋劣芯洌骸袄苏f蘭亭禊事修,年年春好錦堤游?!?
春天,既是植物萌發(fā)生長之際,也是動物情動孕育之時。俗諺云:“正月的狗,二月的貓,三月的叫驢滿溝嚎。”動物在發(fā)情,人也不例外。所謂人之懷春,其實也包含著性。據(jù)說古代的上巳節(jié),延續(xù)了上古氏族社會的性愛習俗,情偶們于是日在水邊嬉戲交歡,以求生育。據(jù)《漢書·本紀》:“武帝即位,數(shù)年無子,平陽公主求良家女十余人,飾置其家。帝上巳祓禊灞上而過焉。”古話常說:“女人肉,不中露。”但在上巳節(jié)祓禊之時,即使是“養(yǎng)在深宮人未識”的佳麗貴婦,亦可盡泄春光。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但由于她們是楊貴妃的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和八姐秦國夫人等,又加上有楊貴妃的哥哥、當朝宰相楊國忠護衛(wèi),更因為虢國夫人與楊國忠交通亂倫(史稱國忠為“雄狐”),所以杜詩人無法靠近,于是感嘆道:“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到了明代,祓禊之俗已基本不傳,踏青之俗則并入清明,故上巳作為節(jié)日已名存實亡。
〖人情·物理〗
◆錢刀利手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彼自捯舱f:“誰都跟錢沒有仇,誰也不嫌錢扎手?!奔热还磐駚?,人人都想錢,人人都愛錢,那么錢究竟是個甚的玩意兒?它的身上到底有些什么魔力呢?
1.錢是周流轉,不花不會攢
錢在秦漢以前不叫“錢”。但到底叫什么?上古又缺乏史料記載。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說到“貨殖”之事,老實承認“神農(nóng)以前,吾不知已”。班固在《漢書·食貨志》里也說:“凡貨、金錢、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靡記云?!爆F(xiàn)代研究成果表明,先秦時期的錢,主要有刀、布、貝幾種,如商代的“無文金屬貝”和西周晚期的“空首布”等。據(jù)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講:“貝,海介蟲也。居陸名猋,在水名蜬。象形。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鼻販缌鶉y(tǒng)一貨幣、文字、度量衡,全國一律使用外圓內(nèi)方的“半兩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鑄行“五銖錢”,歷代延鑄這種方孔圓錢竟長達七八個世紀之久,直到隋朝滅亡之后才告終結。期間,新莽(王莽)政權鑄行的錢幣花樣最為雜亂,計有“二刀”、“六泉”、“十布”以及“貨泉”、“布泉”、“貨布”共21種,品類繁多為歷朝之最。
錢字最初也不讀qián,而是讀作jiǎn?!墩f文解字》:“錢,銚也,古田器。從金,戔聲?!便?,在此處讀作yáo,是一種鋤地用的大鋤,與錢無涉。據(jù)清儒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秦始廢貝專用錢。變?nèi)藻X者,周曰泉,秦曰錢,在周、秦為古今字。”段氏認為,“錢”乃“泉”之同音假借。
錢的古稱為刀、布、泉,“刀取其利,布取其廣”,“行之曰布,藏之曰泉”,即取其廣布、流通、儲存、周轉之意。英語稱銀行為Bank,這個單詞的本義是河岸,即專供貨幣停泊的碼頭。日本人把它翻譯為“銀行”--“行”讀行走的行(xínɡ),是“錢在走”的意思。我國的“銀行”是從日語(漢字)直接“拿來”的。由于我們習慣將所有的行業(yè)都歸入“五行八作”、“三百六十行”,所以就把“銀行”的“行”讀作hánɡ。既然錢之本義如泉,就應該讓它像泉水一樣流動起來。俗話也正是這么說的:“錢是用的,水是流的?!庇终f:“錢是精怪,花了輕快。”還說:“錢是周流轉,不花不會攢。”
2.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諺云:“山珍海味少不了鹽,花言巧語少不了錢?!庇衷疲骸白畛羰歉F,最香是銀。”有錢和沒錢,有錢的人和沒錢的人,有如天地懸隔。有錢的稱大少二少,沒錢的叫大狗二貓。有錢屁香,無錢話臭。有了錢又精又靈,沒有錢又癡又聾。有了錢,王八有錢龜大哥;沒有錢,一分錢逼倒個英雄漢。有錢之人,“有了圓里方,萬事好商量”;沒錢之人,“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所以老話說:“錢是硬頭貨,誰沒誰難過?!庇终f:“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還說:“錢是人的膽,不會說話也會喊!”唐代大文豪韓愈在《送窮文》中講過,一個“窮”字,能把人糟踐得“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清代無名氏《鄧通嘆錢》有一節(jié)韻味深長的“詠嘆調(diào)”:“〔耍孩兒〕無錢呵,思量淚打腮邊轉,愁恨情懷怨什么天!光陰世事多更換:有錢呵,紅纓白馬人稱羨;無錢呵,罄手空拳骨肉嫌,衣衫襤褸人輕賤。有錢呵,胡言亂語全有理;無錢呵,說出立國機關總枉然。到如今參透了人心面,有錢的人前說好,無錢的怎敢當先!”
3.人行千遭,不如錢行一遭
錢在前頭,人在后頭,路子自然好走。有了錢,萬事圓。缺了錢,哪門不到哪門黑。俗話說:“錢財通性命。”又說:“錢是命,命是錢,錢跟命,兩相連?!彼匝?,錢袋一空心沉重!在我國的古典小說里,說到美男,一定是宋玉、潘安;說到有錢,必然是陶朱、猗頓。這陶朱就是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謀士范蠡。據(j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稱霸之后,棄官逃到齊國,更名鴟夷子皮,父子治產(chǎn),大發(fā)其財。此時齊國的國君又聘他為相。范蠡喟然嘆曰:“治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便歸還相印,散盡錢財,悄悄來到陶這個地方,自謂“陶朱公”。然而沒過幾年,再次“致貲累巨萬”。這人呀,越有錢越知道錢有用。陶朱公的二兒子因殺人被囚在楚國。朱公打發(fā)小兒子拉一牛車黃金去營救老二??墒谴髢鹤硬桓闪?-家里放著老大,卻讓小三兒去營救老二,我這老大還活個什么勁兒!鬧著要自殺。朱公不得已,給楚國的熟人莊生寫了一封信,叮囑大兒子把書信和黃金交給莊生,其他不用多管。大兒子照章行事,莊生亦“收人錢財,替人消災”,說動楚王大赦天下。一聽說楚王要大赦天下,大兒子睡不著了--既然是大赦,還送什么錢呢?便去莊生家把黃金要回來。莊生又去見過楚王。楚王趕在大赦前一天,把朱公的二兒子給砍了。老大拉著一車黃金和老二的尸首回到家,全家人大放悲聲,只有朱公笑道:老夫早就知道會是這么個結果--老大從小跟我吃苦打拼,深知金子來之不易,舍不得出手送人,自然也就打不開“后門兒”;而小三兒自幼錦衣玉食,根本不把金子當回事兒,所以當初才派他去救人。有道是,舍不得娃娃套不住狼,舍不得貞操當不了娘。天下之巨富大貴如陶朱公,送不出一車金子,也會送了兒子的小命;況常人乎?俗話說:“有錢路路通?!庇终f:“人行千遭,不如錢行一遭?!边€說:“少年子弟江湖老,沒有銀子怎么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