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去酒吧是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這邊,美國那邊 作者:方大為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大部分美國人愛喝酒,視之為與朋友在一起打發(fā)時間的辦法。美國的酒吧有兩個作用:第一,一起上班的人下班以后很想放松一下再回家,于是去酒吧。但是這種做法跟英國人、日本人甚至中國人比,要少得多。因為絕大部分美國人下班后就直接回家了。第二,年輕人或各年齡階層的人想認識一些新朋友,也可以去酒吧。大家到酒吧碰運氣,看能不能遇到女孩或男孩。20年前,許多酒吧只有大學生才去。在大學城或鄰近的夜生活區(qū),大學生去酒吧很正常。后來,政府把喝酒的合法年齡提高到21歲,大學生去酒吧就減少了一些,但大三和大四學生照常去?! ?/p>

美國酒吧的禮節(jié)是輪流買酒。這種請客方式在歐洲很流行,在美國也是一樣的。在酒吧,有一個很有爭論性的話題,就是以何種方式問一個女孩她是否是一個人,是不是可以邀請她跳舞。怎樣說第一句話(pick up line),這時大家總是辯來辯去的?! ?/p>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在城市中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興起也就五六年時間。北京的酒吧集中在三里屯、后海和朝陽公園;上海的在衡山路、新天地;還有一些零散的酒吧區(qū),主要在高校附近,如北大、清華和復旦等。酒吧的形式還有變種,如餐吧、聊吧、書吧和電影吧。這種變形的酒吧可以給你一個社交聚會的空間,通常有主題。比如,電影吧放一些另類小電影;酒吧以帶有雅皮色彩的白領和學生為主要客戶。另外,它是典型的西化生活的表現(xiàn),其標志有:啤酒、爆米花、有趣的海報、新的樂隊和音樂明星??偟膩碚f,酒吧在中國是熟人酒吧,也有的通過酒吧聚會讓朋友相識。酒吧里出現(xiàn)的不認識的人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性服務者。酒吧中的確有一些性服務者?! ?/p>

經(jīng)常去酒吧會被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表示。特別在上海,某人會說,昨天晚上我去了某某酒吧。這話能顯示他的生活品味和文化品味有一定的先進性。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美國,各種酒吧都有。體育酒吧非常受歡迎,此外還有鋼琴酒吧,有人彈鋼琴,有點貴族味道。還有跳舞吧,主要是跳舞的人光顧?! ?/p>

袁岳(Victor Yuan):  

在美國,我看到許多以文體明星名義辦的酒吧,如NBA酒吧,可以在里面看籃球?! ?/p>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類似的這種飯館,如硬石等,也很普遍?! ?/p>

袁岳(Victor Yuan):  

酒吧的治安怎樣?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還可以。不像有的電影里表現(xiàn)的那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