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孫巖:
你們好!我有一個問題,很想請教你們,這個問題已經(jīng)壓在我心頭很久了,我一直不知道該怎么辦好,請你們一定幫助我?! ?/p>
我是17歲的女孩子,很開朗,也很樂觀,所以有很多好朋友?! ?/p>
大約還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接觸到了一個詞,叫同性戀。那時自己還很小,不太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也就算是朦朧中知道,在我生活的這個社會上,有這么個群體?! ?/p>
半年前,我看了一部漫畫,叫《絕愛》,講的就是同性戀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漫畫中人物之間的情感打動。漫畫講的是兩個男生之間,穿越性別,穿越生死的愛戀。我很感動,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內(nèi),都把自己壓抑在漫畫的情節(jié)中,甚至陪著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 ?/p>
想必您們也知道,前些日子,有一個著名的歌星自殺了,我看了很多關(guān)于他的報道,才知道他是為情所困,才自殺的,給我觸動最大的是――他居然也是個同性戀。直到那時,我才開始相信,原來不光在漫畫中,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這種穿越生死的同性間的愛戀?! ?/p>
我們放長假的日子,除了學(xué)習(xí),我經(jīng)常上網(wǎng),我在網(wǎng)上查到了很多關(guān)于這方面的東西。意外的是,我居然發(fā)現(xiàn),無論北京還是外地,再或者是在外國,都有這樣的人,而且不是少數(shù)。
我知道現(xiàn)在的社會是很開放的,但能接受這些人的人仍占少數(shù)。我上了關(guān)于這方面的網(wǎng)站,讀了一些故事,其中有的是小說,但更多是真實的人寫出的自己的經(jīng)歷。很多故事讓我感動,甚至我會在讀過故事很久后,仍陷在悲傷之中,因為我知道那些人最后的結(jié)果,不是分開,就是死亡?! ?/p>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能脫離那種悲傷的氛圍了,我甚至覺得同性之間互相喜歡是很正常的,我還曾經(jīng)問過母親:如果我是男生,我喜歡同性,你會反對嗎?她回答我說,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如果自己快樂,也不傷害別人的話,她就不反對。這樣一來,我更不覺得同性戀有什么不對了?! ?/p>
我知道,多數(shù)人不接受這個群體,認為他們違反社會道德,我想請問,事實是這樣嗎?感情不是兩個人的事嗎?非要是異性之間的愛情才會被社會認可嗎?同性戀是錯誤的嗎?可是他們那樣真摯的感情不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嗎?我不排斥他們,甚至非常接受他們,希望他們幸福,我甚至覺得,雖然現(xiàn)在我有喜歡的男生,但如果有那樣一位“適合”自己的女生出現(xiàn),我也會欣然地喜歡她,就像喜歡異性一樣,我這種心理是不是一種病態(tài)?我非常渴望得到你們的回答,也很害怕自己有心理疾病,請幫助我,好嗎?酷貓
貓貓:
同性戀是指在正常的生活條件下,從少年起就開始對同性持續(xù)表現(xiàn)出性愛傾向,這既包括思想、情感,也包括性愛行為。國外的研究表明,同性戀大約占人口總數(shù)的3%~4%,我國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比這個數(shù)字低,但偶爾有過同性戀行為的人卻不少。另據(jù)國內(nèi)調(diào)查,在大中學(xué)生中,大約有1?4%具有同性戀傾向?! ?/p>
同性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目前還沒有肯定的答案。但同性戀肯定與遺傳有關(guān),因為有些人的同性戀傾向,是從童年早期就開始了,或許是早在母體之中,在胚胎分化時期受到性激素變化的影響所致。家庭環(huán)境因素也被認為是同性戀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專家認為同性戀是學(xué)會的,這說明環(huán)境影響對同性戀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性變態(tài)行為,更不是由某種原因造成的缺陷。它是一種一直存在的性傾向類型。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對同性戀的態(tài)度越來越寬容,對于這種性傾向開始能夠理解和接受,這說明人們對別人的性選擇,已經(jīng)能夠持尊重的態(tài)度?! ?/p>
同性戀者如果只與某一固定的同性伙伴保持性接觸,對身體危害不大;但如果性伙伴頻繁更換,感染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目前艾滋病流行,同性戀者正是易患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他們感染和傳播艾滋病病毒的機會非常大。
同性朋友之間的親密不同于同性戀。青春期少年對朋友的依賴性增大,大都有較為親密的同性朋友,這主要是在追求心理上的互相支持。女孩子的表現(xiàn)是:手牽手依偎著一起走;上學(xué)、放學(xué)甚至上廁所都結(jié)伴而行;課后悄悄話不斷等等。男孩子的表現(xiàn)為:粗獷地開玩笑;一起參加體育運動;打打鬧鬧相互嬉戲……這種親密的友情與同性戀行為不能等同。
上面是有關(guān)同性戀的成因及表現(xiàn)。理解他們是對的,但不必要求自己也向那個方向發(fā)展,如:“如果有那樣一位‘適合’自己的女生出現(xiàn),我也會欣然地喜歡她,就像喜歡異性一樣?!蹦氵@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上面的信如果你好好看看,就會知道,性取向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一部分是學(xué)會的。我們本來不是這樣的人,為什么要去“學(xué)”呢?孫巖吳若梅
酷貓很快回信了,她說――“真心地謝謝你們了,你們說的話我明白了。你們真的能指導(dǎo)我走上正確的路,要怎么說呢,看到你們的回復(fù),我感動極了。我相信自己可以走好以后的路,而且還有你們的幫助,我相信自己的未來?!?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