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當年,上述兩只股票是何等的風光,但仍舊沒有經受住歲月的考驗。10年過后,依舊是“塵歸塵,土歸土”。所謂的“明星股”尚且如此,其他的蕓蕓眾生就更加不能有過高預期了。更何況,在近幾年的中國股市中,明星股更多呈現出“短命化”特征,這使得長期投資面臨巨大的風險。在這方面,中國船舶(600150)的表現最為明顯。
作為滬深兩市第一只突破200元價格的股票,中國船舶留給投資者太多的話題。這是只由滬東重機重組轉型而來的股票,作為國內造船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中國船舶的國企背景,以及整體上市的概念,給了投資者太多的想象空間。一時間,無論是散戶,還是各路公募基金都絲毫不掩飾對該股的喜愛。在該股2007年的年報中,我們發(fā)現其前10大流通股東中,有7家都是公募基金。也正是這些“關愛”,讓該股在2007年一鳴驚人,其股價年度漲幅高達7.36倍,并于當年9月突破200元大關。
不過,也許是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富貴不過三年”。在經歷了2007年的繁華盛景之后,中國船舶在2008—2009年的表現只能用聊以自慰來形容。如圖5.1所示,2008年雖然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仍然實現了276.55億的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了54.70%,但其當年的凈利潤增幅卻僅有20.61%。凈利潤的增幅低于營業(yè)收入的增幅,這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開始下降,關于這一點,我們在第八章還會有所論述。于是,其股價從2007年底的247.74元暴跌至2008年底的37.24元,跌幅高達84.96%。
數據來源:中國船舶2007、2008和2009年報
圖5.1中國船舶近三年業(yè)績和股價表現
而在隨后的2009年,公司的業(yè)績下滑已經十分明顯,雖然其營業(yè)收入并沒有減少太多,但凈利潤卻由上一年度的42.59億元驟降到9.72億元,跌幅達到77.17%,每股收益也從2008年的6.28元下降到2009年的3.77元。在公司基本面出現如此惡化的前提下,中國船舶的股價還能從2008年的37.24元,上漲到2009年底的77.84元,漲幅超過1倍。與其說是投資者對中國船舶有信心,還不如說是2009年的牛市成全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