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的最初一周他并不清楚老婆孩子的生死,只在大火臨頭的時候和家通過一次電話,因為家里的大衣里還有一把手槍,不能流失。
當時火已經(jīng)燒到樓下,有些子彈還來不及找到,接著,莊太太聽到了身后大火中的家里有顆粒般的爆裂聲,才放心地帶著孩子逃離?!斑@是這一生真正的家,”她說,“家里保存的照片尤其舍不得?!?/p>
但這壓倒一切的事實被“先去救哪兒”的“辯論”偷換。關(guān)于此案有一份近似教科書的案例分析:此次火災并沒有對整個火情進行全面認定,而是摘取“不大的一個片段”——最后,所有遠方的人都有了這樣一個印象,“是莊學義放的火”,當年播新聞時我還小,但也對著新聞的話想,“是他毀了森林”——如今我明白這也是莊學義經(jīng)受屈辱的夜晚——但對真正的火源——漠河林業(yè)部門卻并未深究。
1955年4月13日,呼瑪縣鄂倫春人吳九九納為發(fā)泄喪失世襲佐領(lǐng)身份的怨氣,帶著21根火柴,騎馬點了21處火——那是建國以來北坡第一場特大火災,吳九九納實在是太狠,不但要放火,似乎還要包辦它的蔓延,所以案情單純、清晰,雖牽涉民族政策,破案也不含糊,最后吳九九納受到懲處,救火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嘉獎,而32年后的另一場特大火災,最大的責任被偷換給了救火的人。
2001年,法院對莊學義重新調(diào)查的確很簡單,僅僅是沒有干擾地、用這些證據(jù)推導出一個正直的結(jié)論:“決定撤消原判,宣告莊學義無罪。”他始終是雄辯的,這當然也是他后來大膽出走的重要信心所在——有時莊的兒子會問:“爸,我們是逃犯嗎?”
“絕不是,我們?nèi)フ彝獾氐姆ㄔ骸!备赣H的手牽著兩個兒子的手,有時小家伙冷得擺脫父親,手蜷縮在口袋里,口袋里還有一些松針和硬幣,逃亡的枯燥使人無意中搜集著路上的一切。由北方到南方,因為不能大聲說話,憤怒被壓抑成了耐心,生起氣來也很遲鈍了。父親緩慢的語言無窮無盡,黑暗中,父親的眼鏡片在閃光,此時母親一個人留在林區(qū),作為家庭唯一的生活來源,母親忍受著屈辱。黑暗中的蘆葦顯得高大、茂密,像樹。
最初他以玩忽職守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成為“5?6大火”職務級別最高的罪犯,后辦理合法的保外就醫(yī),但不同的執(zhí)行部門重疊交叉干預此事,并不認可,繼續(xù)追捕他到連云港……平反終于使這個故事像個樣子了,“感謝毛主席”是莊學義的總結(jié)——也許,一個故事的毅力在于:總要努力講到正直的結(jié)局才算結(jié)局吧。
“如果仍未平反呢?”
“這種‘野人’的生活始終使人警醒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