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見高權左轉(zhuǎn)幾圈,右轉(zhuǎn)幾圈,來來回回搗鼓了半天,就在秦爺和老孫頭快要不耐煩的時候,就聽高權回頭說道:“好了。”立刻,耳邊先聽到機關轉(zhuǎn)動的聲音,然后是嘩啦啦的水聲從井下傳來,二人急忙過去一看,原來井水的水位竟在不斷下降,不一會兒就見了底。
秦爺跟老孫頭和古墓機關打了半輩子交道,也沒見過這樣的設計。兩人面面相覷,都納悶這些井水去了什么地方,忙不迭用手電往下照去。原來,這口井是口小肚大,下面的空間不小。秦爺趕忙摸出根冷光棒扔下去,借著冷光棒盈盈的綠光,二人隱約看到,下面井壁上,有一個兩扇的石門,緊緊地關著。
兩人大喜過望,秦爺跟老孫頭商量道:“孫老爺子,我看此地乃是非之地。事不宜遲,最好今晚動手。這樣吧,我回去把弟兄們都叫來,你在這里先看住這小子,別讓他耍什么花樣。最晚二十分鐘,我去去就回,你看如何?”老孫頭點頭,“一切全憑秦爺安排!”秦爺點頭,一抱拳,轉(zhuǎn)身沒入黑暗當中。
時間不大,秦爺就帶了那三個伙計一塊過來。他們聽說秦爺跟老孫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蘭陵王墓的入口,一個個高興的都跟打了雞血似的,連蹦帶跳地來了。
秦爺見過大場面,知道這蘭陵王墓設計的如此煞費心思,必然藏有巨大的兇險,現(xiàn)在還不是高興的時候。而且,他從守靈的高氏和這道觀的道士在這里駐守多年的情況來看,似乎這大墓里埋藏的不僅僅是一具尸骨,它的里面似乎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謎團。所以,這次探墓,著實是兇吉未卜,一定要加著十二萬分的小心,否則,必然會吃大虧。于是,秦爺跟大家簡單交待了幾句。這些人也不用多說,都是些‘老油條’,要注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秦爺當先來到井下,摸出一根專用的粗蠟燭點起來。俗話說:“人點燭,鬼吹燈。”各行各業(yè)都有規(guī)矩,這些行規(guī)其實都是前人的經(jīng)驗,看似玄妙,其實有很強的科學依據(jù)。比如這下地后先點蠟燭的規(guī)矩就是這樣,可以有效地檢驗周遭的空氣質(zhì)量和氧氣的含量。有經(jīng)驗的盜墓賊,完全可以從蠟燭火苗的高矮、有無傾斜、燃燒發(fā)出的聲音等方面,判斷出空氣質(zhì)量的好壞和氧氣含量是否充足,甚至還能根據(jù)火苗的傾斜和晃動,間接判斷出周圍的地形。像秦爺這種行家里手,自然明白這蠟燭的重要性,稍作判斷后,秦爺招呼上面的人快些下來。大家得到秦爺?shù)男盘枺娂婍樦K子溜了下去。 這井下的空間確實不小,六個人在下面也不顯得太擠。眾人打開手電,打量著四周的情景,只見在井壁一側有個拱形的石門洞,石門洞里有兩扇石門緊緊地關著。
秦爺點手把高權叫了過來,“你進去過,在前面帶路。我就跟在你身后,千萬別耍什么花樣,否則,這里也就變成你的墓地了?!备邫帱c頭如搗蒜,“秦爺放心,在您面前我太嫩了,不敢造次,你們跟我來?!闭f著,伸手按下井壁上的一塊石頭,石門應聲而開。別看是一千多年前的機關了,運行起來還是那么流暢,真讓人驚嘆。
石門打開,眾人紛紛用手電往里面照去,原來這是一條很長的隧道,筆直筆直的,斜斜地通到地底深處。隧道的臺階修的很工整,每節(jié)臺階都是用一塊完整的條石打磨出來。隧道很高,橫向也有兩米多寬,顯得非常肅穆。秦爺一推高權,“頭前帶路?!备邫鄳艘宦?,拿起手電就邁了下去。
這條路是安全的。聽高權說,高老爺子以及他的先人們都是通過這條路去給蘭陵王獻祭,所以這條路上應該沒有什么機關,而且臺階工整,非常好走。眾人一邊走,一邊用手電到處掃著。走了挺長時間,幾個人才到隧道的底部。
這里是個大廳,四周是天然石壁,有的地方還在滲水,地面有些濕漉漉的。眾人對面,也就是大廳盡頭,擺放著一個石桌,看來這就是擺放祭品用的祭臺。石桌后面是兩扇巨大的石門,估計有四米多高。每扇門上都陽刻著一個巨大的守護神像,每個守護神像身上都纏繞著一條巨蟒,仰首吐信。這神像的雕刻技法異常的純熟,兩個巨大的守護神眼盯著門前,似乎在告誡著每一個惡意的闖入者。秦爺在石門前仰頭端詳了半天,臉上一會驚喜,一會疑惑,一副陰晴不定的表情。不一會兒,又踱步來到石桌跟前,問高權道:“這就是祭祀用的石桌?”高權急忙答道:“沒錯。就是把供品放到上面,然后祭祀的人趕緊退出,以防驚擾祖宗神靈?!?/p>
秦爺面露疑惑的表情,也猜不透這古代奇怪的祭祀儀式到底有何目的,但秦爺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馬上問高權:“你叔有沒有告訴你,在第二次祭祀時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上次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