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叛變:李秀成和他的敵營供狀(2)

給歷史把脈之疑難雜案 作者:張程


 

曾國藩下令殺害李秀成后將李秀成的手稿分為八九份,分別令人繕寫,共抄寫130頁,每頁216字,裝訂成冊后封送軍機處備查。交給軍機處的這份復制稿上有曾國藩的斷句和修改痕跡??赡苁抢钚愠杀徊兑皇掠绊懱?,手稿不能隱藏,曾國藩在報送軍機處的同時,又在安慶九如堂將李秀成手稿編輯出版。該版本共27818字,是《李秀成自述》的最早版本,被稱為曾刻安慶本。安慶本被曾國藩發(fā)送給各省總督、巡撫,作為“內部學習”資料使用。

這版最早的《李秀成自述》記錄了太平天國后期的政治軍事情況。這不奇怪,因為李秀成是親歷者和決策者。奇怪的是,李秀成還在文中對清王朝和曾國藩大加謀頌,說“久悉中堂(曾國藩)恩深量廣,切救世人之心”,“久知中堂有仁愛惠四方,兼有德化之心,良可深佩”。李秀成表示“心悔莫及”,認為太平天國失敗是必然的,“今天國已亡,實大清皇上之福德,萬幸之至”等等。整個文獻明顯透露出乞憐求生的意思,顛覆了李秀成的傳統(tǒng)形象。手稿是李秀成在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寫成的,加上時間緊迫,有許多筆誤和記憶錯誤的地方。李秀成只讀過三年書,文字能力主要是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水滸傳》、《東周列國志》、《封神傳》、《說唐》等小說學得的,所以文章半文不白,有許多令人費解的地方。所以一開始就有人要求曾國藩公布原稿。可惜,曾國藩把原稿藏得密不透風,最后把原稿交給長子曾紀澤,要求后人永不外泄。這更增加了人們的疑問。

20世紀40年代,曾國藩的后人同意研究者閱讀原稿,并拍攝若干膠片。《李秀成自述》因此出現(xiàn)了修訂版。第二個版本內容增加了不少,但是第一版本中的內容依然存在。李秀成還在那里“乞憐求生”。1960年,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補本》。郭沫若先生為書作序。序中說,湖南湘鄉(xiāng)曾家所藏《自述》由曾家四少爺曾昭樺取走,在由香港飛曼谷的途中因飛機失事身亡。郭沫若因此慨嘆道:“《自述》原稿如為此人所隨身攜帶,則已可能不復存在于人間了?!辈幌?963年,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在臺灣世界書局將《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公布于世。全書74頁,36100字,沒有結尾。這些版本都表明李秀成“忠王不忠”,晚節(jié)不保,有投降事實的存在。這再次將有關李秀成是否叛變的爭議推向了高潮。

部分專家、學者不能接受英勇奮戰(zhàn)、支撐天國的一代忠王最后乞降叛變的事實,從否認《李秀成自述》的真實性入手試圖證明李秀成沒有叛變。1979年,榮孟源發(fā)表《曾國藩所存李秀成稿本考略》,認為中華書局影印本《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訂本》絕非李秀成真跡。榮孟源主要的理由如下:1.李秀成是從1864年6月20日開始寫供狀,到6月底7月初結束,共寫了9天時間。他每天隨寫隨交,真跡應該是散頁或者分裝為九本,不會是寫在一本裝訂好的“吉字中營”橫條簿上。而現(xiàn)在我們所見的版本是裝訂好的橫條簿,前后兩天所寫的連在一起,前一日所寫的末尾與后一日所寫的開首同在一頁,墨色相同,是連貫寫成的。2.稿本頁數(shù)與曾國藩記錄的《李秀成供》頁數(shù)不符。3.按照李秀成自己計算和曾國藩一些家書顯示,李秀成的供狀真跡應該是五萬字,而現(xiàn)存在稿本只有35000字。如果說供狀被人撕毀或者刪改,必然存在頁數(shù)不符合或者上下文難以銜接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在稿本中都不存在。4.李秀成在第三、四、五天寫的有關太平軍與湘軍作戰(zhàn)的情況被刪除了不少。有關太平軍與湘軍作戰(zhàn)的情況語焉不詳,而根據(jù)旁人的筆記和日記顯示李秀成對太平天國與湘軍的作戰(zhàn)情況回憶得很詳細。5.稿本的格式也不正確。比如多數(shù)地方寫到“上帝”、“天王”的時候沒有抬頭,不符合太平天國格式。太平天國對“耶穌”的“穌”字要避諱,改用“蘇”字。稿本中也沒有避諱,相反卻對清朝皇帝的名號進行了避諱。因此可以推測,這是曾國藩及其幕僚將李秀成的真跡篡改后,再抄了一份送到北京的軍機處,冒充李秀成的供狀。1984年榮孟源再次撰文斷定:“《李秀成自述》不是李秀成的真跡,而是曾國藩修改后重抄的冒牌貨?!?/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