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館是特殊類型的建筑。作為一個國家的外交代表機構,它們關乎國家的核心利益,負有特殊的功能和使命。使館的形象同一個國家的政治地位、經(jīng)濟實力、外交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使館是重要的建筑。使館的建造要滿足外交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保證人員和財產(chǎn)安全;使館的建造代表一個國家的對外形象,反映一個國家的外交戰(zhàn)略,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其象征意義之巨大,遠非一般類型建筑所及。
使館又是常常被人忽視的建筑。它們遠離國土,又和普通大眾的生活相去甚遠,人們往往想不起它們的存在,即便是出國旅行,也很少有人會把使館當作既定的游覽目標。正因為如此,使館往往成為神秘的建筑,它們的形象鮮為人知,它們的建造不被關注,它們的格局封閉嚴密,很少有人了解使館是什么樣子,普通百姓如此,絕大多數(shù)職業(yè)建筑師亦是如此。
基于上述幾個原因,加上安全等特殊因素的制約,使得長久以來,針對使館建筑的研究敏感而困難,對使館建筑獨有的外交內(nèi)涵更鮮有著述,美國如此,中國亦是如此。本書是一部全面揭示美國使館建設歷程的專著,由于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和強悍活躍的國際形象,使得對其使館建筑的解析非常令人期待。該書以外交為背景點評建筑,從建筑的角度解讀外交,對各個時期代表性的美國使館建筑風格和建筑形態(tài)進行了充分論述,對圍繞使館建筑的外交風云進行了回顧,為讀者勾畫了外交與建筑這兩個領域的交集。
本書譯者袁海濱是我院2002屆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生,他研究生期間的導師是我院名譽院長彭一剛院士。畢業(yè)后他進入外交部從事我國駐外使館的建設管理工作,并在美國工作多年,參與了駐美使館和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團的館舍建設工作。建筑學專業(yè)的知識背景加上使館建設的親身經(jīng)歷,相信他可以準確把握和充分展示原著的內(nèi)涵。作為院長,很高興看到他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取得研究成果,也期待不斷有更多校友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使館建設的經(jīng)驗教訓,對中國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據(jù)我所知,許多校友曾經(jīng)或正在參與中國使館的設計工作(如崔愷主持設計的中國駐南非新使館就剛剛落成)。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國的駐外使館建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希望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建筑師,特別是我們的校友,積極投身這項事業(yè),提高中國使館建筑的品質(zhì)和影響力,同時希望中國使館建筑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
張頎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建筑學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