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 引(5)

許倬云談話錄 作者:李懷宇


許先生近來每隔一段時間到南京,最重要的緣故是應老朋友余紀忠生前之托。余紀忠先生是中央大學校友,創(chuàng)辦“華英基金會”,資助母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培養(yǎng)人才,請許先生任董事。余紀忠先生去世后,許先生依然不負老朋友囑托。

2009年6月8日,王汎森先生邀我共赴臺灣“中央大學”的“余紀忠講座”,聆聽了“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演講《學術研究與社會責任》,拜訪了余紀忠先生的女兒余范英?;貋淼穆飞?,我們在探討臺灣報界現狀,頗似諸葛亮《后出師表》所提的人才凋零與資源損耗,又感慨一代報業(yè)巨子余紀忠開創(chuàng)的《中國時報》易主旺旺集團,可謂世事無常。

鄉(xiāng)關何處

背井離鄉(xiāng),難忘鄉(xiāng)愁。一首《鄉(xiāng)愁》幾乎成了余光中的名片。隔海峽相望,其情眷眷如是,遠在大洋彼岸生活的華人情懷,就更能理解了。我讀錢存訓先生的回憶錄《留美雜憶》,覺得這一段頗堪回味:“我們一家在1959年加入美國國籍,因為過去承認‘雙重國籍’,并沒有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一直到最近在國內某些刊物發(fā)表論文,發(fā)現在我的姓名前加注‘美國’字樣,才知道中國政府因為某些原因,已不承認‘雙重國籍’??墒窃趪獾娜A人不管是否加入外國國籍,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外國人看你也是中國人,而中國人卻認為你是外國人,覺得十分可笑?!?/p>

錢存訓先生一家加入美國國籍時,許先生正在芝加哥大學讀書。許先生為《留美雜憶》寫的序里說:“我曾在錢先生與錢師母的庇蔭下,度過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五年。自從1957年至今,我認識二老已有半個世紀,可以說是親炙身教的后輩,所見、所聞、所感受,能夠十分體會到錢先生和師母愛人如己的德行?!倍劦健半p重國籍”的問題,許先生說:“以色列人在美國,很多人跟我一樣‘雙重國籍’。很多以色列的子弟拿以色列護照,也拿美國護照。我拿美國護照和‘臺灣護照’?!?/p>

有一次,我問許先生:“中國留學生當年留在美國不能回中國了,為什么很多人的鄉(xiāng)愁那么濃烈?”許先生說:“文化問題。在外面是弱者,或者說孤立,就懷念在家鄉(xiāng)如魚得水的狀態(tài),而在外面孤立無助。很多老一輩的留學生,在系里永遠打不進去,永遠交不到真朋友。我在學校上課,還有老太太們來聽課,跑來問我:‘你是開洗衣店出身,還是開餐館出身?’因此,你理解楊慶堃、楊振寧的感覺嗎?我常常跟英時說:比我們早十年的人,替我們扛下了許多過去的艱困,替我們打了天地。早我們十歲的有幾個做成教授?學歷史的都不教歷史,學歷史教中文。楊慶堃先生那么能干的教授,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說:‘我們歡迎你來,你一定以哥倫比亞為榮?!瘲顟c堃不干了,他說:‘我要哥倫比亞大學以我為榮!’他在嶺南大學時已經是系主任了,有美國正經八百的學位。這些使他們受到刺激,跟自己說:‘我們黃人受欺負,必須自己國家強起來,我們才不受欺負。’所以,我屢次跟你講,你要把你擺到他的時空里去想?!?/p>

我喜歡雜讀回憶錄。黃仁宇先生今天在大陸讀者如云,可是我讀他的回憶錄《黃河青山》,幾次忍不住要掉眼淚,沒想到他在美國竟如此不得意,難怪王汎森先生告訴我:《黃河青山》就是一本《華工血淚史》!許先生說:“黃仁宇的文章寫得不錯,他太太幫他忙的。他講課不行,口音太重,湖南話。他是很可惜的,原來是國軍的一個軍官,比我們歲數都大,可他是余英時的學生。所以,我們理解他為什么思鄉(xiāng)?他寂寞!為什么愛國?他委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