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腦的三層結構

腦呼吸 作者:(韓)李承憲


蜥蜴、狗、人等,都有自己的腦。那么人腦有什么特征,使人類與其他動物區(qū)別開來呢?人類的腦始終在不停地進化,腦是動物的進化達到一定高度階段時產(chǎn)生的,它是急劇發(fā)達的器官。在這樣的進化高潮中,產(chǎn)生了擁有巨大的腦的動物——人類。

章魚、魷魚、昆蟲等動物的腦分散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它們在進化成為脊髓動物的階段,原本分散于身體各處的腦就集聚在背部,在脊椎里生成一節(jié)較大的腦,被稱為脊髓。然后,脊髓前端進化得更加肥大,最終形成類似于腦的腦。

經(jīng)過爬蟲類階段形成腦干、哺乳類階段形成舊皮質、靈長類階段形成新皮質,人腦就是以這種順序進化形成了如今這樣的三層結構。自出生起人類的腦就是按照上述順序發(fā)展的。即,受精六周后,腦開始分化,首先形成腦干部位;出生后三年內,先形成舊皮質,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皮質。這樣,反映各自不同進化階段特征的腦的三層結構相互作用使人成為人。

生命的管理者——腦干

腦的三層結構中的最里層是腦干。腦干是從爬蟲類的進化階段形成的,它掌管著呼吸、循環(huán)、消化、生殖等基本的生命功能。我們在進食時,判斷咀嚼的感觸和味道的好壞,屬于新皮質的管理范圍,但是在食物經(jīng)過喉嚨的瞬間,就會落入腦干的管理范圍。胃腸分泌胃液,小腸吸收營養(yǎng),這都是腦干的作用。腦干是腦呼吸所關心的重要領域之一,我們將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討論。

感情的王國——舊皮質

覆蓋在腦干上部的舊皮質(大腦邊緣系),是從哺乳類動物的進化階段形成的,它管理著運動神經(jīng)和多種感情反應。舉例說,狗在遇到比自己力氣大的動物時,會把尾巴放低,以表示膽怯;在表示高興和親密的時候它會搖尾巴。這種哺乳動物的情感反應出自舊皮質。正是由于哺乳類動物具有舊皮質,所以會有逃避和應戰(zhàn)這種應對一般性危機的方式。歷史記載了許多爬蟲類動物,因沒有這種反應機制遭受了滅頂之災。因此,舊皮質這種反應機制在物種的進化過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有了畏懼,我們存活的機會大大增加了。

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地運用舊皮質,就不會被情感牽著鼻子走,而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創(chuàng)造情感的能量,并合理運用。腦呼吸中正確活用舊皮質功能,最簡單快捷的訓練方法是“多笑、多玩?!?。

思考的根源——新皮質

覆蓋于大腦外部的新皮質是以語言活動為基礎,形成記憶、分析、綜合、判斷、創(chuàng)造等人類固有的智力活動。新皮質是隨著靈長類的出現(xiàn)而形成的,但是發(fā)展成現(xiàn)在這樣是更久以后的事情。新皮質與語言的使用有著緊密的關系。從進化的悠久歷史看,被認為是永恒真理的思想和科學,也是由于新皮質活動的結果產(chǎn)生的。

因為只有人類的新皮質特別的發(fā)達,因此被稱之為“人腦”。儲藏在新皮質中的各種規(guī)范抑制著舊皮質的感情,調節(jié)腦干的本能性欲望,使之符合社會性。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能忽視新皮質的合理性指示,但同時也要正視舊皮質本能性欲望和感情性欲望的存在,因此不要一味地抑制它,要按適當?shù)墓?jié)奏消除它。無視人類自然形成的生理需求,而是使自己強行迎合于新皮質的觀念,就會使舊皮質承受壓力,從而失去穩(wěn)定的情緒。如果舊皮質繼續(xù)承受壓力,就會影響腦干,從而阻礙基本的生命活動。

在進化過程中,新皮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它具備了兩個重要特性——“反省”和“創(chuàng)造”。有了新皮質,我們才會思考“我是誰”,反省自己,為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

人類之所以能進化到如此高級的程度,正是由于新皮質的特性。這樣的結果使人類以“萬物靈長”自居,使人類排他性地占有地球,并產(chǎn)生支配自然的、既危險又傲慢的想法。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現(xiàn)在還不能證明新皮質是否有益于進化過程。

人類通過新皮質活動的最新成果——基本粒子物理學和遺傳學的發(fā)展,同時擁有制造自動破壞的力量和制造近似自己生命體的力量,并已進入最后的試驗階段。如果,在這個試驗中判明新皮質是自我破壞性的,對進化過程是無用的,那么目睹這一結果的將不是我們人類,而是地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