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鑫海則認為社會化養(yǎng)老模式不可持續(xù)。
嘉賓王鑫海:現在年輕人口越來越少,關幼兒園、關小學,現在關中學,接下來就要關大學,2008年大學的報考人數達到高峰,2009年開始每年減5%~10%,大學將來也要關。也就是說年輕人口銳減,就造成了不足,導致了大量的失業(yè)人口。
所謂的社會化養(yǎng)老,實際上是多個家庭聯合起來互相幫助,可能提高一下效率,這是有的。當年輕人口絕對數量下降以后,那么這個模式也是不可持續(xù)的,勞動力短缺之后,想再雇個保姆就不是2500元錢的事了,也許要花兩萬五。在日本雇個保姆就很貴,在德國一個全職的,伺候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個月要3000歐元。
我覺得GDP不是一個唯一的指標,有可能我們人均5000美元,要比美國5萬美元過得更好。他們一個老人在家里很孤獨,我們兒孫滿堂,親朋好友還有個親戚來往,那豈不是很好。這是所謂的天倫之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不一定說一定要減到兩三億,然后請一個陌生人來照顧爸媽。
包括紀寶成在內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建議將放開二胎作為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的第一步。對此,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給出了回應:中國城鎮(zhèn)和部分農村實行的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但這部分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35?9%。而總人口比重中高達64?1%的其他農村人口和少數民族人口,實行的是“生了一個女孩后允許再生一個孩子”或者“允許生兩個孩子”。并且,根據規(guī)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可生育兩個孩子。隨著獨生子女進入婚育期,中國可自然步入“二胎制”,而無須承擔放開二胎可能導致的人口高峰風險。所以必須穩(wěn)定現行的生育政策不動搖。二胎,全面放開還是自然過渡,或者開放三胎?
王鑫海主張更為激進的變革,鼓勵生育三胎。
嘉賓王鑫海:我認為應該全面鼓勵生育三胎。國家拿錢,為什么這么說?目前有不孕不育的人口達到了10%~15%,假定說鼓勵生三胎,我們老百姓也響應政府的號召,有一半的家庭生育了三胎,剩下的一半家庭,有三分之一生一胎,三分之一生兩胎,三分之一的還不生,總的平均也就是兩個,還是低于這種替代生育率,人口還會下降。
就算放開二胎的話,其實也未必大家都會生二胎。計生委的統(tǒng)計數據表明,現在的生育意愿平均在1?73左右,那么一般來說,真正生育的孩子要比生育意愿要少。比如日本,他基本上還想生兩個孩子,但實際上生了多少呢,1?25,所以日本首相急得頭發(fā)都白了,即使是放寬了計生政策,人口出生率依然是在不斷下降的。
李小平則主張不能全面放開二胎,生育三胎更是天方夜譚。
嘉賓李小平:自然過渡到二胎,因為現在放開二胎,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城里人,已經進入到自然允許二胎的狀況了。30年的計劃生育,現在城市人和城市人結婚,有幾個不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和獨生子女結婚允許生二胎。就剩那么一小比例,非要去放開它干什么,放開這小比例,那些不能生的人還要跟你急。在農村,本來一女孩戶就是有二胎的。中國想不想進入發(fā)達國家,發(fā)達國家有什么標志,至少人均上萬美元吧,如果中國要達到美國的標準是什么概念,美國人均5萬美元,我們13億人也就是65萬億美元,超過了全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怎么能支撐你過這個日子呢。
所有在鼓勵生育的國家生育率都是在1?2 、1?3左右,最多不到1?5,然后人家都是一兩萬、三四萬美元,才考慮多生孩子。我們現在人均3000美元,你就要鼓勵生孩子,還要生三個孩子,我認為這叫異想天開。我的目標就是即使到那個時候,我們的調整目標是1?5,也就不存在獨生子女政策問題,調整到1?5我們這樣繼續(xù)保持下去,即不太高也不太低。
現在計生政策絕對不能變,我給中國設定兩個百年目標。一百年以后就是2100年,我們把人口爭取降到8億~10億,兩百年降到3億~5億,從而使中國真正邁入一流國家。二百年之內3億~5億,我是絕對有信心的。
與改革開放一樣,中國的人口政策沒有經驗可以復制,也沒有歷史借鑒,是摸著石頭過河。慶幸的是,我們順利過了河。經過了將近30年的沖突、調整、磨合、適應,今天絕大多數中國民眾甚至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已經理解了人口控制與國家前途,與自己生存質量相關,已經適應并接受了國家人口政策對生育的干預。生育,這輛拉滿了中國人歷史價值觀的火車,經過30年艱難而沉重的跋涉,已經改頭換面。
溫家寶總理2003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的時候曾說:“多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可以變成很大的問題;多么大的經濟總量除以13億都可以變?yōu)橐粋€很小的數目……解決13億人的問題,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3億的龍頭,是持續(xù)擰緊還是松開,每一步都事關國家命運,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