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脈中的面粉(1)

面包人生 作者:(英)彼得·梅爾


馬塞爾·帕尼奧爾 寫下“我出生在面粉槽里”這句話的時候,說不定是在描述四代奧澤家族里的哪個人。一百多年以來,奧澤家的男人們?nèi)际敲姘鼛煛?/p>

不幸的是,普羅旺斯流傳下來的歷史可沒有人們所期望的那么具體,或者說那么準(zhǔn)確。不過,我們對19世紀(jì)后半葉面包師工作的情狀還知道一些。在那個時候,生于1845年的曾祖父奧澤還是個年輕人。

他的綽號叫“l(fā)’Ortolan”,不過沒人知道這綽號是怎么來的?!癘rtolan”是一種叫圃 的鳥, 屬,在列為保護(hù)動物之前曾備受美食家的青睞。這種鳥只有一點點大,還不夠人一口吃的,很難看出它與曾祖父奧澤有什么相似之處。人們記憶中的他是個壯漢子,寬肩膀,肌肉結(jié)實,一條面包師傅的圍裙總是松松垮垮地系在肚子下面(大家都認(rèn)為他的肚子相當(dāng)可觀,如果用面包術(shù)語來描述應(yīng)該是奶油羊角面包)。

他是個旅行面包師,趕著騾拉馬車,沿著鄉(xiāng)間小路把呂貝龍 的座座農(nóng)莊和村落轉(zhuǎn)了個遍。他隨身帶著個大罐子,里頭裝滿了白蘭地,好抵擋密史拉脫風(fēng) 帶來的寒氣;還有分量充足的老面——一樣彌足珍貴而又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老面就是促酵劑,其中混合了天然酵母和其他微生物。做老面很費時間,有時甚至需要二十天之久。然而,它正是好面包的靈魂與筋骨,是制造劇變的元素;把它加進(jìn)面團(tuán)里,面團(tuán)就會高高隆起,變得輕飄飄,香噴噴。在美食界的諸多神奇魔法之中,老面是最古老的一種。

帶著他的老面和他的手藝,曾祖父奧澤會在路線上的每個農(nóng)莊停下來,把農(nóng)民的面粉變成一爐面包,然后動身去下一家。到了村子里,他則會借用村里的公用烤爐。無論他走到什么地方,都會給那兒帶去一點歡樂;他離開的時候,一路上經(jīng)過的廚房都被他變得熱氣騰騰,香氣撲鼻。毫不奇怪,他是個大受歡迎的訪客。

他有個兒子巴蒂斯坦繼承了乃父的行當(dāng),不過沒有繼續(xù)開流動面包店;取而代之的是固定面包房。巴蒂斯坦在卡瓦永教堂的蔭涼處建起了一家店面,仍舊按照父親的法子做面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