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中,最關鍵不過的人物就是亞歷山大·黑格將軍。黑格將軍是彼德伯格俱樂部的關聯組織——圓桌會議的“產物”。在《塔維斯托克研究所:邪惡與致命》中,約翰·科爾曼為我們解開了存在于影子政府、為新世界秩序服務的美國政客與樂于助人的媒體之間的糾葛。他說到了黑格是如何引起了英國女王圓桌會議組織中美國成員約瑟夫·卡利法諾的注意??ɡㄖZ是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法律顧問,他實際見過為水門事件非法侵入一事“堵漏人”之一的阿爾弗雷德·鮑德溫,并就麥科德的背景,以及他為什么選擇鮑德溫進入他的“團隊”做了記錄。
“更有害的,”科爾曼寫道,“是卡利法諾的備忘錄,里面有尼克松和連任競選委員會的全部談話錄音稿細節(jié)。所有這些都是在非法侵入前發(fā)生的。”
為什么卡利法諾未因持有證據而被傳訊?
科爾曼搞到了無價的塔維斯托克秘密手稿。上面有用來摧毀理查德·尼克松的方法:“尼克松總統(tǒng)首先被孤立起來,周圍都是背叛他的人,然后困惑不堪。這個方法遵循的是塔維斯托克研究院首席理論家?guī)鞝柼亍だ諟亓粝碌哪欠怅P于完全控制個人的方法的信?!?/p>
該方法包括如下內容:“摧毀意志的一個主要技巧是通過恐怖戰(zhàn)略,具體包括這樣的戰(zhàn)術——使目標人物觀點和預期保持模糊。同時,如果散布矛盾消息使其在嚴重懲戒措施及良好待遇的許諾間頻繁搖擺,讓該情形的認知結構完全不明,這時,該目標人物就很可能放棄了解某個專門引導其朝向或者偏離其目標的計劃。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是那些有著明確目標并且愿意冒險的人,也會由于在該怎么辦這個問題上嚴重的內在矛盾而全面‘癱瘓’?!?/p>
用來搞掉美國總統(tǒng)的塔維斯托克的恐怖策略和洗腦方法非常成功,美國人開始相信大量的謊言,以及陰謀家們拋出來的奧威爾式含糊其辭的真相,而實際上,“水門”事件完全是一樁徹頭徹尾的謊言。
尼克松和他的兩個最親密的助手——霍爾德曼和厄利希曼,對于正在進行的事完全沒有線索。他們不是彼德伯格俱樂部、皇室國際事務研究院,以及受控于軍情六處的塔維斯托克研究院“聯軍”的對手。公眾并不知道,軍情六處每年的秘密預算大致在35億到5億之間。他們完全被壓倒了,絕不會知道那個“戴維·楊——牛津大學的研究生,曾經長期通過圓桌會議公司,比如哈德利和麥克羅伊這樣的律師事務所,與基辛格搭檔——正在白宮的地下室里監(jiān)控著總統(tǒng)的舉動”。
詹姆斯·麥科德對約翰·西瑞卡法官承認犯有偽證罪。這本該讓尼克松警惕他正被人設計倒臺,但百般困惑且精神陷于癱瘓的尼克松此時已經不折不扣地掉到了塔維克學院的分析里——如何通過恐怖策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
基辛格負責給尼克松洗腦并使他迷惑,而實際上,在這段美國總統(tǒng)的“崗前培訓”階段,是黑格在運作美國政府。
科爾曼寫道:“由于皇室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堅持,在1973年4月政變之后,黑格事實上接管了美國政府。”
黑格把華盛頓前100的職位都安插上了自己人,這些人來自布魯克林研究院、政策研究院和外交關系委員會,全都忠于彼德伯格俱樂部的世界秩序,將其利益置于美利堅合眾國的利益之上。
根據科爾曼的情報來源,1970年春天,聯邦調查局的威廉·麥克德莫特去見了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蘭德公司最高安全官,警告他,丹尼爾·埃爾斯博格涉嫌為美國軍方偷竊情報。蘭德公司研究了越南報告,回辦公室之前還做了復印。蘭德公司是個非營利組織,因其出色的社會計劃方法論和媒體心理學而被當做美國的“洗腦公司”。在隨后與蘭德公司執(zhí)行總裁亨利·羅文博士進行的會晤里,羅文告訴麥科德,美國國防部的質詢已經在進行了。正是由于羅文的無恥,聯邦調查局對埃爾斯博格進行了調查,聯邦調查局不知道羅文是埃爾斯博格最好的朋友。科爾曼揭發(fā)說:“根本沒有在進行質詢,國防部也從來沒做過。埃爾斯博格得到了進出蘭德公司的許可,在五角大樓檔案事件(該事件從根基上徹底動搖了尼克松政府)被暴露之前,他一直在對越戰(zhàn)文件進行銷毀或復制處理?!?/p>
那時候,尼克松原子能委員會被解散,所以彼德伯格俱樂部可以“征召”詹姆斯·施萊辛格主席為政府的國防部長。在共和黨威脅彈劾總統(tǒng)之前,讓所有軍事指揮官拒絕白宮的指令就成了施萊辛格的任務。然而,尼克松1974年8月8日自動辭職了。
尼克松的丑聞是否給美國未來的總統(tǒng)們上了一課,警告他們別妄想能夠挑戰(zhàn)或者控制影子世界政府,并取得最終的勝利!
更具體地說,尼克松政府的倒臺,加上美國政府簽署了關貿總協定(這是尼克松強烈反對的),直接導致了美國從越南撤軍后的軍事機構的大幅消減,以及美國的去工業(yè)化。這兩個結果直接滿足了彼德伯格俱樂部的后工業(yè)時代零增長戰(zhàn)略。
約翰·科爾曼在《陰謀家集團》中還說道:“從這開始,我們能追蹤到1991年大蕭條的根源,那次大蕭條的代價是3000萬美國人失去了工作?!?/p>
到目前為止,水門事件中最有影響力的玩家是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亨利·基辛格。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彼德伯格俱樂部讓基辛格負責一個小組,成員包括詹姆斯·施萊辛格、亞歷山大·黑格和丹尼爾·埃爾斯伯格。和他們一起工作的還有政策研究院的主要理論家諾姆·喬姆斯基。政策研究院是英國圓桌會議的成果,塔維斯托克研究院決定它的議程,并和它一起開發(fā)程序研究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基辛格小組和喬姆斯基在美國的基本行動一直是制造“新左翼”,為的是在美國培養(yǎng)沖突和動蕩。他們的目的就是散布混亂信息,繁衍左翼恐怖主義的“理想”。在這個位置上,他們能夠通過鞭打美國政治體制來揮舞“大棒”。
在尼克松總統(tǒng)宣布不同意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后(這個聲明惹惱了戴維·洛克菲勒),基辛格做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這樣,埃爾斯伯格和黑格就能夠開始發(fā)動皇室國際事務研究院的水門計劃,將尼克松總統(tǒng)趕下臺。事實上,尼克松是對的。因為從那以后,關貿總協定進一步侵蝕了美國的國家主權。1994年,歐洲議會的一名億萬富豪成員詹姆斯·戈德史密斯過世前,向美國參議院證實了這一點。